2022九合一選舉進入倒數計時,周末就要決勝負。
這場選舉要選出各縣市百里侯、議員及里長,基層當家者將決定大家生活大小事。你決定選誰了嗎?借句美國前總統歐巴馬的競選口號:
CHANGE WE CAN BELIEVE. Yes, We can.
每次投票,都是為了改變。要讓改變發生,最好的策略就是「偏見放兩旁,政見擺中間」。那麼,怎麼知道誰的政見勝出呢?
「願景工程基金會」希望「讓改變發生」。以報導、活動及合作倡議,來為台灣更好的各種改變「發聲」。
以下就是我們為選民整理的綜合選舉指南。
長期照顧
長照是「既高齡化、也少子化」的當代台灣關鍵難題之一,況且長照不只發生在高齡者身上,許多病痛與先天性疾病不分年齡。長照當事人痛苦纏身,外在壓力也逼迫著負責看照親友的「照顧者」。
由於長照議題牽涉醫療、社福、移工,甚至家庭中的分工與傳統觀念。本次中華民國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婦女新知基金會、台灣身心障礙者自立生活聯盟、台灣國際勞工協會等,數個與長照議題相關的跨領域民間組織發起了「長照權益監督聯盟」。
他們整理全國的日間照顧、住宿機構、外籍看護工等長照資源現況,整理出「照顧替代率」地圖,幫助選民了解在地居家服務;更推出「長照考卷」測試全台縣市長候選人。21個縣市中,共有36位候選人回覆。
長照考卷第一個問題是「依序列出您縣市最重要的三項長照困境為何?」,第二個問題是「對於前述長照優先問題,有何解決對策或行動計畫?」。
36位候選人的回覆則多聚焦在家庭照顧者支持、老老照顧、偏鄉資源佈建、照顧影響年輕人求學或就業、友善環境、住宿機構不足、夜間與假日長照需求、身心障礙者與原住民族需求等面向。
跨領域的九個參與民團,也依據各自關切的家庭照顧者、婦女、老人、失智症者、身心障礙者、原住民族、移工等問題,提供關於縣市長候選人回覆結果的評價與建議。
以下為評鑑連結:
氣候變遷
綠色和平長期關注地方政府在氣候調適、基礎建設中扮演的角色,除了推動新北、台中、台南、嘉義市等縣市簽署「氣候緊急宣言」,承諾打造減碳城市。
他們也持續督促各地方政府制定減碳計畫、編列氣候基金,透過地方自治條例訂定氣候與環境相關工作期程,「確保政策得以延續,不讓政府的承諾淪為空談。」
在本次選舉中,綠色和平提出14項氣候政見,包含「淨零社會住宅」、「升級弱勢家庭家電能效」、「交通運具電動化」等。
綠色和平自九月底寄出此政策建議書,並當面拜會,邀請全台候選人採納政見,但截至十一月九日止,僅有13位候選人回應。其中9位候選人全數採納政見建議,個別候選人則依據政策急迫性採納。
以下為評鑑連結:
居住正義
居住正義
高房價、高工時,不符合勞動付出的報酬,是當代青年的普遍生活,當都會區的套房租金佔去大半收入,買房更是奢望。「家」對現代人而言遙不可及,家庭結構也逐漸轉型,造成東亞各國的青年躺平現象,也加快少子化的腳步。
崔媽媽基金會、OURs都市改革組織等13個民間組織,便在此背景下組成社會住宅推動聯盟。他們關注台灣社會住宅與房價、租金發展,長期研究其數據,更在今年選舉期推出「六都市長社宅政見評比」、「居住正義友善議員調查報告」,以及「2022六都大選民間版五大政策訴求」。
他們主張,社會住宅是民眾的急迫需求,社宅不應區分黨派,中央蓋、六都也要蓋,並細分「興辦、營運、持續」三面向,仔細檢視候選人政見。
尤其是社宅入住機制。社會住宅推動聯盟認為,目前台灣採用「抽籤制」,先進國家則以「輪候制」為主。輪候制以類似「抽號碼牌」的方式,讓大多數民眾得以等待號次,進而推動都市建設持續更新。
但社宅盟拜會的14位市長參選人中,僅6位參選人明確支持。社宅盟分析,輪候制擴大民眾申請社宅,恐在短期內「供不應求」引起民怨;且輪後制需要更明確、長期的興建規劃,恐讓候選人擔憂未來「政策跳票」,進而不敢輕言承諾。
以下為評鑑連結:
托育政策
台灣生育改革聯盟關注台灣的生育環境,並推動友善生育政策,其倡議分為共照制度、懷孕隱私權、終止妊娠、陪產檢假四領域,不只在全台推動產前、產期與產後工作坊,也長期撰文介紹國內外新觀念。
在本次選舉前,他們統整全台縣市長候選人的孕產政見,共分為「產前教育與照顧、待產支持與資源、公共化的產後支持」三大項目。且進一步細分各候選人的政見中,是否包含弱勢家庭、多元家庭與親職教育等面向。
生動盟指出,全台將近60%候選人提出產後支持政策(如:發放津貼、擴大公共托育、育兒指導、到宅坐月子等),卻僅有12.7%的候選人提出產前照顧政策;僅有桃園市長候選人鄭運鵬同時提出「待產和生產時的資源支持」。
以下為評鑑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