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 height="1" width="1" src="https://www.facebook.com/tr?id=1398237490604710&ev=PageView&noscript=1"/>
首頁 世代 長期照顧 照顧殺人
一年十件「照顧殺人案」:光是監禁殺人者,無法預防下一起殺人案
  • 標準
  • sdg
  • sdg

一年十件「照顧殺人案」:光是監禁殺人者,無法預防下一起殺人案

2022-05-14 聯合報/蕭白雪;記者/許詩愷、周妤靜、梁玉芳

他們是一群不一樣的殺人犯。不是天生心狠手辣,或者作奸犯科的惡徒;相反地,他們從無前科,可能是家中最有責任感的那個人,照料因病倒下的至親。他們的負重前行,換得其他家庭成員的歲月靜好。只是當照顧壓力衝破臨界點,「死亡」是當下所能想到的解答,他們成了「照顧殺人」案件中的凶手。

「照顧殺人」現象是高齡台灣無法迴避的重中之重。願景工程基金會與聯合報長期關注台灣長照制度,今起推出「照顧殺人」專題報導:看見照顧殺人解開照顧枷鎖

昨天五月十五日是「長期照顧服務法」三讀七周年,當時我國成為亞洲第一個將「照顧者」權益入法的國家。法中列出國家須提供照顧者「長照知識、技能訓練、喘息服務、情緒支持」等,以「提升家庭照顧者能力及其生活品質」。

但記者統計十年來,每年都有約十件「照顧殺人案」,幾乎一個月就會發生一件;近三分之一的加害者都在殺人後選擇自殺。兇器除了刀具以外,還包括枕頭、熱水瓶、延長線等家用品,顯示照顧者動手那刻,手邊拿到什麼就用了,並非預謀,是壓力讓理智斷線。

二〇一八年,「長照2.0」上路,由媒體報導件數觀察,照顧殺人案件數隔年下降,但悲劇仍持續發生,而且也有已經使用長照2.0的照顧者仍然行凶。例如今年二月桃園一名 42歲兒子悶死臥床母親,長照2.0已提供「居家服務」與「機構喘息」;但這些服務仍然無法遏止悲劇。

去年疫情正熾時,長輩優先打疫苗,家屬憂心副作用。在臉書的照顧社團中,疲累的照顧者寫著:「我要趕快推我媽去打,最好一針下去,大家解脫。」同是天涯「照顧」人,大家知道他是氣話,看來仍是驚心。

為數件照顧殺人案辯護的法扶律師周信宏指出,被告是承擔最多照顧責任的人,其他家人只偶爾探望,但是「悲劇發生,法律責任是最苦的人在扛」。

「社會要怎麼支持真正盡心盡力的人,讓他們有喘息和求救的可能?」曾是照顧者的周信宏說,法官不會去問,一個七十歲的老人如何帶八十歲的伴侶出門洗腎;照顧悲劇到了法庭,只看事件當下加害者是不是心神喪失、有無辨識行為與責任能力,很難看到整個照顧歷程中疊加的壓力與創傷。周信宏建議,應如同「金融法庭」、「智財法庭」,設立「照顧法庭」,讓法官對長照有一定的專業認知。

律師賴芳玉認為,比照「家事法庭」,由心理師、社工、律師等專家擔任「程序監理人」,協助評估家庭困境;也效法香港「死因法庭」,除了找出為何死亡的法律責任,更要「找出制度缺了什麼,讓這個人死了」

「長照2.0上路四年後,最需要補強的是重度照顧需求」,家庭照顧者總會秘書長陳景寧強調,殺人事件多發生在重度階段,現行長照2.0的居服或日照無法滿足兩小時翻身一次、插管等重癱病人的需求。

「七級以上重度失能者,國家必須提供家庭可負擔的機構選項」,她解析,長照2.0的居家服務每月最高補助三萬六千多元,相當於一年是四十三萬兩千元;但目前政府對使用機構服務的家庭,一年只補助六萬元,是使用居服最高補助的七分之一,太不公平。

陳景寧建議,若依照居服補助提供失能者入住機構的選項,那麼家庭在三萬六千多元之外再自付幾千元,就能讓重度家屬受到全天候照顧,照顧壓力大幅減輕,減少發生悲劇的風險。

【照顧殺人】數位專題1:看見照顧殺人 【照顧殺人】數位專題2:解開照顧枷鎖

提醒您:若您或身邊的人有心理困擾,可以撥打1925(依舊愛我)安心專線、0800-507272家庭照顧者關懷專線、1966長照專線

給我們一個支點,我們就能推動台灣前進!
您的捐助,成就願景工程基金會日漸茁壯的一股動力!!

贊助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