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 height="1" width="1" src="https://www.facebook.com/tr?id=1398237490604710&ev=PageView&noscript=1"/>
首頁 人權 食物銀行 願景回響
【即食專送2】偏鄉中的偏鄉、資源遙不可及的南溪部落
  • 標準
  • sdg
  • sdg
  • sdg

【即食專送2】偏鄉中的偏鄉、資源遙不可及的南溪部落

2023-09-12 記者/孫文臨

走在城市的街頭,便利商店隨處可見,方圓100公尺內的超市與便利商店超過十家。

然而,在台東長濱鄉的南溪部落,距離最近的超市在18公里之外的長濱市區,開車要花上半個小時,走路則要走三個小時;最近的國小在6公里的山下、要走一個小時的山路才會到。最近大醫院,要開車超過一小時到花蓮玉里就醫,還經常叫不到救護車。居民李大哥說,有一次部落發生火災,等了半小時消防車才上來,火都快燒完了。

長濱鄉南溪部落距離台東市區車程兩小時以上,每週只有一班公車能下山,是偏鄉中的偏鄉。攝影/蔡宗儒

偏鄉採買難:最近的超商3小時的路程之外、買不到日用品

正因為交通如此偏遠,位於花蓮與台東交界的南溪部落又被稱為「偏鄉中的偏鄉」,直到2019年交通部公路局才與台東縣政府合作開通了第一班公車「幸福巴士─南溪線」,每個禮拜只有一班車:星期三上午七點半可以搭車下去長濱鄉公所,十點半就要搭回來;如果錯過了車班,那要再等七天,才有下一班回部落的公車。

南溪部落的居民多是65歲以上的年長者,而且山路迂迴崎嶇,如果長者自己騎機車下山,也很危險,因此居民幾乎都仰賴南溪文健站提供的共餐與送餐服務。

南溪部落是1919食物銀行在全台各地服務的諸多偏鄉之一,透過1919食物銀行各地據點的通力協助,將城市裡大賣場即將過期報廢的剩食,即時送到偏鄉的部落文健站作為共食的食材。

南溪部落有許多年過70歲的獨居長者,每日步行到部落文健站上課、吃飯,行動不便者則仰賴村長協助送餐。攝影/蔡宗儒

南溪社區發展協會總幹事嚴愉晴說,由於社區經費有限,餐食多是簡單準備,盡量不要讓大家餓肚子;食物銀行帶來的物資,對於部落很有幫助。當天的冷凍肉粽很快就發完了。採訪當天,還有一位行動不便的身障者說,希望微光行動的司機下次送餐時能幫他買成人用的紙褲,因為偏鄉買東西真的太不方便了。

石清榮與嚴愉晴夫婦三年前回到部落作社區服務,已經當阿公阿嬤的他們,還算是部落的年輕人。南溪部落文健站以廢棄的南溪國小校舍改建,設備簡易,仍盡可能為部落長輩開課辦活動,有活力健康操、延緩失能、頭腦保健等課程,每天都有提供午餐共食,針對行動不便的獨居長者,文健站也都會幫忙送餐到他們家。

南溪部落交通不便,導致工作機會缺乏、人口外移、高齡化、貧窮等問題。當地的南溪國小已廢校多年,校舍成為危樓,而蔣公銅像卻仍豎立於此。攝影/蔡宗儒

偏鄉就醫難:等不到救護車、最近的大醫院在50公里外

同時部落文健站也作為簡易醫護站,照服員林小姐說,夏天高溫炎熱偶而會有熱傷害、中暑的長輩會到醫護站,也會有務農受傷跌倒等外傷,但因為沒有擔架或病床,只能在地上舖墊子讓患者休息。她希望能有更完善醫療設備,讓部落居民使用。

當地除了資源不足,文健站的人力也非常吃緊。林小姐說,之前找來的照服員都待不久就離開了,目前還找不到人。因為南溪社區地處偏遠、交通不便,山路又不好走,很難找到願意上山的照服員。

由於人力、物力的匱乏,部落裡有一位退休多年的照服員董小姐,仍持續收到服務個案的求助,「因為她(個案)家沒有女生」,所以她平時要幫忙洗澡、換尿布、買生活用品,非常辛苦。她希望有更多年輕人能回來部落服務。

由於南溪部落交通偏遠外地資源難以抵達,當地居民只能老弱互助,一位已經退休多年的照服員仍必須持續協助弱勢個案日常起居,非常辛苦。攝影/孫文臨

南溪部落一位70歲的李大哥說,他的小孩都搬到城市了,只有過節才會回來,「我年輕也住過台北,也有去高雄跟孩子一起住過,都住不習慣,那個公寓大樓裡面大家都不認識,這裡的房子沒人住也會荒廢掉。」因此即使交通不便,他還是想回到部落生活。他說,小時候就在這裡出生,以前沒有柏油路、沒有車,也是走下山。「也不知道祖先幹嘛搬到這麼偏僻的地方住,但這裡就是我們的部落、我們的根。」

侯勝宗整合偏鄉交通資源,盼串連「食醫助行」、帶動地方創生

微光行動協會的司機開著長照車輛,從台東市食物銀行載運惜食物資,到南溪社區文健站、南山教會送貨後,便又開著長照車輛下山,要趕去成功鎮接一位預約長照車輛的長者到台東市區的醫院洗腎。這正是微光行動協會創辦人、台東逢甲大學特聘教授侯勝宗多年來持續推動的,「食醫助行」的偏鄉交通模式。

逢甲大學特聘教授侯勝宗提出「食醫助行」偏鄉交通計畫,希望整合有限的交通資源與車輛,發揮最大效益,帶動地方創生。攝影/蔡宗儒

侯勝宗說,台灣有許多的偏鄉部落都苦於交通問題,若不能有效整合與共享有限運能,偏鄉運輸成本勢必持續居高不下。他提出的「食醫助行」實驗計畫,希望多元有效的運用偏鄉有限運輸資源,車輛可以載居民下山就醫、就學,也能載醫療人員、照服員與物資進入偏鄉,讓一輛車可以服務更多的人,發揮最大的效益。

侯勝宗認為,整合交通需求後,可以創造司機多元收入,才不必長期仰賴政府補助,而且運輸也可以結合在地觀光與物流,週末能載遊客、平日載居民就學就醫與物資,創造在地就業機會,進而達到地方創生的願景。

侯勝宗長期致力改善偏鄉交通困境,親自走進偏鄉了解當地居民的需求、搬運物資也親力親為。攝影/蔡宗儒

侯勝宗指出,目前衛福部、教育部、交通部、原民會等部會投入許多偏鄉資源,但資源分散且無法共享,導致偏鄉運輸業者難以經營、居民無車可搭的窘境。

近年衛福部開始鬆綁長照車輛專車專用的規定,改採「向民間買服務」模式,讓車輛使用更有效率。侯勝宗也建議,交通部、教育部或原民會也應該把「供給導向」的定班定線公車,融入「需求導向」的預約接送與共乘模式,鬆綁車輛使用限制,可以人貨共乘,讓偏鄉交通資源共享與共用、發揮更大的效益。

舉例來說,屏東小琉球委託高雄客運營運環島公車於2016年通車,採定時定線運行,雖然每天有13班車,但路線與時間不符遊客與當地居民所需,最終搭乘的人寥寥可數,業者入不敷出,營運短短七年就停駛,「低碳島」口號落空,偏鄉交通仍未改善。

若能改採預約制,讓運輸路線更有彈性,平日可以送孩童上學、載長者就醫、送貨,假日則以載外來遊客為主,不僅能服務更多民眾,也能增加運輸業者多元收入,避免偏鄉交通長期仰賴政府補助容易斷炊的困境。

台東縣長濱鄉南溪部落山路蜿蜒,距離市區要兩小時車程。攝影/孫文臨

「沒有交通就沒有生活。」侯勝宗說,運輸是偏鄉物資、上學、就醫、採買、工作不可或缺的一環,只有把路鋪好還不夠,還得有人、有車才能串接偏鄉的最後一哩路。希望能透過此次1919食物銀行、微光行動協會、裕隆集團的合作經驗,搭建起更多偏鄉運輸的橋梁,讓台灣各地其他的極限部落也能實踐「食醫助行」的方案。

南溪部落坐落在山谷之中,對城市人來說,可能是與世隔絕、環境清幽的世外桃源;但對當地居民而言,交通不便是他們每天出門都要面臨的考驗。偏鄉的交通問題不只是交通的問題,也跟當地的就業、醫療、教育、長照、文化息息相關,若能將有限的交通資源整合共享、靈活運用,才能偏鄉找出活路,否則偏鄉會離我們愈來愈遠。

slide

偏遠的南溪部落採買物資不易,當地居民看到1919食物銀行與微光協會送來物資,非常開心、熱情接待。攝影/蔡宗儒

偏遠的南溪部落採買物資不易,當地居民看到1919食物銀行與微光協會送來物資,非常開心、熱情接待。攝影/蔡宗儒
偏遠的南溪部落採買物資不易,當地居民看到1919食物銀行與微光協會送來物資,非常開心、熱情接待。攝影/蔡宗儒
偏遠的南溪部落採買物資不易,當地居民看到1919食物銀行與微光協會送來物資,非常開心、熱情接待。攝影/蔡宗儒
偏遠的南溪部落採買物資不易,當地居民看到1919食物銀行與微光協會送來物資,非常開心、熱情接待。攝影/蔡宗儒
偏遠的南溪部落採買物資不易,當地居民看到1919食物銀行與微光協會送來物資,非常開心、熱情接待。攝影/蔡宗儒
偏遠的南溪部落採買物資不易,當地居民看到1919食物銀行與微光協會送來物資,非常開心、熱情接待。攝影/蔡宗儒

看更多「即食專送」

【上篇】把城市多餘的食物送到有需要的偏鄉

【即食專送】送餐數位地圖

給我們一個支點,我們就能推動台灣前進!
您的捐助,成就願景工程基金會日漸茁壯的一股動力!!

贊助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