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晨六點多,葉小姐騎著電動車,從高雄市區來到高雄與屏東交界、高屏溪旁一個不起眼的鐵皮倉庫,裡面停著一輛企業捐贈的三噸半低溫物流車。這裡是1919食物銀行的高雄倉儲,物流士葉小姐坐上駕駛座,早上七點就要從大寮倉庫出發,遠至嘉義、台南、高雄、屏東等地的合作賣場,載運每日的即期「惜食」。
食品載回倉庫已經是上午10點多,1919食物銀行高雄倉儲的工作人員打開車廂,把一箱一箱的食品運下車,搬進7度的冷藏室內,立即開始著手理貨。食物銀行每天收到的惜食五花八門,今天有豬腳、米漢寶跟肉粽、麵條、生鮮蔬果。工作人員在理貨過程要將食材分類,並確認食物有沒有破損腐壞。
目前1919食物銀行在台北、台中、高雄有三處生鮮處理中心,收到惜食後,可延長生命週期的非生鮮食品,會送到中央廚房,處理後再分送到實體食物銀行或受助家庭;生鮮類食品則必須立即打包成「惜食箱」,就近提供給各地的陪讀班、原住民文化健康站等304處合作的供餐據點使用。
高雄倉儲佔地約450坪,有兩座大型的冷凍庫可以貯存生鮮食品,是1919食物銀行在南部的重要據點,服務嘉義、台南、高雄、屏東、台東、澎湖等地的有需要的家庭,把城市裡賣不出去的剩食,即時地送到需要的地方。
完成理貨後,1919高雄倉儲要聯繫南部各個據點,確認有哪些食品要配送到哪裡。「不能一次送太多,要據點能夠處理,要看需求去分配惜食。」高雄倉儲社工組陳組長說,目前都是透過電話或訊息確認,還要填報紙本的配送單,詳細紀錄每日貨品進出的品項、讓各單位簽收,需要花不少時間做行政溝通作業。
所幸這些聯繫的行政作業今年開始可以簡化,逢甲大學特聘教授侯勝宗協助1919食物銀行建置了數位平台app,用手機就能登記食物的品項、數量、運送地點,還能追蹤車輛位置、預計到達時間,同時結合拍照與數位簽名功能,省下許多行政作業時間,受助的民眾也能獲得更新鮮的食物。
與時間賽跑,捐贈惜食也要確保安全無虞
1919食物銀行是由基督教救助協會於2011年成立,起先是提供「食物箱」給經濟弱勢的家庭,12年來累積服務超過6.6萬戶家庭,捐贈的物資總額超過7.5億元。目前全國共有853個服務中心,遠至離島與偏鄉,讓全國各地需要幫助的家庭能夠及時獲得一餐溫飽。
2019年,1919食物銀行關注到食物浪費問題,開始與賣場業者合作推動「惜食計畫」,希望搭建起商業賣場到弱勢家庭之間的橋梁,延長食物生命週期,減少食物浪費、也能幫助弱勢民眾,同時對於降低碳排、減少廢棄物都有所助益。
計畫聽起來很理想,但實際要做可不容易。
「食品最擔心的就是變質,因此運送必須把握時間。」1919食物銀行總監張謙方説,目前合作的賣場大多是在食品到期前二到五天將即期食品交給1919,因此收到食物後,必須在用最短的時間把食品分送到需要的人手上,避免食物過期或變質;因此食物的冷凍倉儲和低溫運送花了不少成本。
由於賣場每天都會有惜食,運送惜食必須與時間賽跑,一天都不能耽擱,一年365天都要派車不間斷地去收取、分類、保存、運送。1919食物銀行統計,惜食計畫所投入的人力、車輛、調度等運送成本,一年花費超過千萬元。
張謙方説,前幾年因為1919食物銀行的低溫物流車不足,偏鄉據點的惜食需仰賴低溫宅配寄送,偶爾發生運送過程保存情況不佳、運送時間太長而腐敗的狀況,屢屢受挫。直到後來企業捐贈冷凍車後,1919才能夠自行把惜食送往偏鄉,確保食物的品質。
將分選好的惜食箱搬上車,1919食物銀行的低溫物流車從高雄大寮倉儲出發,沿著屏鵝公路經過林邊、枋寮、枋山再駛上南迴公路,並在獅子鄉的草埔隧道前「面交」。
此時,臺東縣南迴健康促進關懷協會(南迴協會)的車輛已在南迴公路上等待,南迴協會在大武鄉、達仁鄉的偏鄉部落,設有2個關懷據點、3個文健站及5個「方舟教室」,共服務100多位偏鄉部落的長輩與小孩。南迴協會的林大姐說,從1919食物銀行取得剩食後,待會就會分送到各個部落的據點,可以作為這幾天供餐的食材。
偏鄉交通不便,物資運輸成本過高、運送時間過長一直是很大的問題。
裕融企業2019年以幸福輪轉手公益計畫,協助南迴協會改善部落交通服務,同時媒合1919食物銀行促成三方合作,裕融企業提供車輛、1919供應物資、南迴協會協助運輸,解決運輸的通點,讓惜食得以即時送進偏鄉。
惜食接力賽,24小時穿越321公里、繞過半個台灣
在南迴協會交貨的同時,另一部分的食物則由1919食物銀行台東倉庫的低溫物流車來接手「轉運」,三方都以食物銀行app確認食物的品項與數量後拍照簽收。
張謙方說明,高雄到台東距離遙遠,如果同一輛車從高雄送到台東再開回來,空車時間長、物流司機的工作時間也會超時。為了有效運用車輛,會在南迴途中換車,這樣一來高雄倉庫的車可以再回去高雄運送其他物資,而台東的車輛要從南迴到台東市這段路中也能沿途分配物資,增加車輛利用效率。
出了南迴公路,右手邊車窗外遼闊的大海變得更加蔚藍,太平洋的浪每日不停地往返,是物流士在島嶼東側的日常風景。1919食物銀行台東倉庫主任陳逸群,開著低溫物流車行經大武、多良、金崙、太麻里,經過幾處塞車路段,終於抵達1919台東倉庫時,天色已全黑,車上大約還剩下1/3的物資。
麵條10箱、豬腳3箱、肉粽4箱⋯⋯陳主任一個人包辦清點、載運、搬貨、理貨等工作。由於台東倉庫沒有冷凍庫,目前只有一座單門的營業用冰箱,他得把冰箱裡的水與隔板取出,才能放得下需要冷凍的豬腳與肉粽等物資。
陳逸群說,台東的地形狹長,海岸線從南到北橫跨244公里,出車跑一趟偏鄉聚落要花費很長的時間;再加上車輛與人力都很有限,目前主要都是由據點派車來台東倉庫取貨。他說,未來希望能與「微光行動協會」合作,透過復康巴士或長照車輛協助運送物資,才能服務更多偏鄉有需要的民眾。
微光行動協會是侯勝宗老師在疫情期間成立,最初提供防疫專車服務,在疫情過後持續經營偏鄉的長照車隊。理事長侯勝宗說,交通是偏鄉最主要的問題,公共運輸不足,民營計程車也多不願意跑那麼遠;若能鬆綁長照專車規定,以人貨共乘的方式活用車輛,就能提高運輸量能與彈性,同時減少空車路程造成的碳排放,又能改善司機收入,提高司機投入偏鄉運輸服務的意願。
隔天早上七點多,微光協會的司機開著長照車輛,到1919食物銀行台東倉庫將物資搬運上車,需要冷藏的食物跟保冷袋一同裝進冰桶,由於最遠要到台東縣最北邊的長濱鄉南山部落,沒塞車也需車程2小時,避免食物退冰必需把握運送時間。
從台東市出發開過筆直的海岸線,過了長濱市區再轉往海岸山脈上行駛,產業道路迂迴曲折,抵達台東最北的山區部落南溪部落時已過上午十點。南溪文健站的工作人員正好在準備午餐,見到冰箱裡的豬腳和肉粽,笑說:「今天可以加菜了。」
這包即期的冷凍豬腳,從前一天被賣場交給1919食物銀行,先被送往高雄大樑倉儲,接著在南迴中途轉運換車,再到台東倉庫,最後才抵達偏遠的長濱南溪部落。1919食物銀行、微光協會好幾位工作人員同心協力,才能趕在24小時內、跨越300多公里,讓原本可能被報廢的剩食,成了偏鄉老人共餐的惜食,把物資送到需要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