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4日深夜1點多,台師大學生會的成員還在午夜校園中奔忙──將臨時印製的英文紙條貼在布告欄的每張海報上:
看似與校方對嗆的標語,起因是當天有多張學生海報被撤下,行政端第一時間給的原因是「沒有雙語」。儘管這些宣傳社團表演、校內演講的海報都已通過審核程序,合法張貼在宿舍,但是因為未加註英文版本,不符合學校力推的「雙語政策」,所以遭撤除。
沒雙語不准貼?學生夜貼英文紙條抗議
「雙語政策」是政府於2018年提出的重大國家發展政策,旨在透過雙語教育等措施,全面提升國人英語程度,進而強化國際競爭力。教育部相對應在2021年推出「大專校院學生雙語化學習計畫」,投入兩年9億元,補助重點培育學校4所、重點培育學院計25校41個學院及普及提升學校37所,各校院依其級別,有不同的關鍵績效指標(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s, KPI)。
台師大是4所「重點培育學校」之一。按教育部規畫,2024年以前,25%的大二學生需具備英檢中高級以上實力;全校20%的大二及碩一學生,整學年所修學分的20%得來自全英語課程。因此,校方主要推動策略是在各系所開設全英語授課課程(English Medium Instruction, EMI);像是拆除「非雙語海報」這樣介入學生生活,還是頭一遭。
台師大學生會學生權利部部長馮輝倫轉述,當天宿舍自治組織聯繫宿舍經理,得到的回應是:為配合推動雙語政策,校方希望所有公開張貼的海報上都有中、英雙語。於是委由工讀生,將「不符合規定」的海報撤下。
事發之後,學生會也加入關注,馮輝倫說:「我們除了第一時間在社群發文讓大家知道這件事,也試圖用比較有趣的方式引起注意、反制校方的作法。」他們因此想出「貼英文紙條」的對策,不顧當時已是深夜,即刻書寫文案、列印張貼。
隔天一早,總務處學生宿舍管理中心注意到學生的反對意見,隨即發函回應「事件純屬誤會,與校內雙語政策無涉」,並提出張貼復原等補償措拖。
台師大相關行政人員解釋:為配合教育部政策,校方要求由各行政處室發出的文書要有中英雙語,規範對象不包含學生;當天要撤除的是學校各處室張貼的「純中文」海報,「同仁轉達與執行上有誤解」,才導致事件發生。
因校方迅速處置,事件就此落幕。馮輝倫說:「學校執行時可能疏忽了這件事代表的嚴重性,但收到抗議後馬上作出回應,我們願意相信學校是承諾不再發生類似情況。」
雙語未成共識,需為學生保留選擇權
海報事件屬於偶發,但突顯「雙語」是現在大學校園易被觸動的敏感神經。畢竟真實生活沒有電視遙控器上的聲道切換鍵,當雙語政策進入教室,開始影響大學生的日常,需要適應的事情非常多。
馮輝倫說,有些課程的難度以中文上課都已經讓學生很吃力,「如果學校把英語授課開在必修課,要怎麼維護學生學習的權益?」此外,雙語為何沒有日、韓語或本土語…等可能性,只能是中文和英語?目前的政策論述無法完全說服學生。
曾任台師大副教務長、雙語教育推動辦公室副主任等職的教育系教授林子斌說,儘管政策期待學校在一定期程內完成許多目標,但在校園推動雙語需要時間和彈性。
他以自己開的必修課為例,他在不同時段開設中英文授課兩種版本,用的教材和教法完全相同,「出發點是為了讓學生能夠多一個選擇。」但他等於是一門課教了兩次。
馮輝倫提到,以現況而論,類似作法若要全面實施,師資及教學空間的量能需要重新盤點、擴充,尤其隨著EMI課程數量逐年提高,雙語大學將不得不面對這些配套措施。
雙語教育現場,有誤會、也有待解的真實問題;放大到整個社會,政府與民眾之間更是沒有完全達成共識。
4月初,教育部宣布未來兩年將再投入雙倍的21億元預算,將雙語重點培育大學擴增為7所。與此同時,卻有民間團體在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台提出「雙語政策影響國家教育正常發展,建議停止錯誤政策」的訴求,短短兩天就超過5,000人附議,政策要獲得全民認同,還有一段長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