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系願景工程「偏鄉教育」報導引起廣泛回響,學者則發起搶救偏鄉C咖的「英語學伴」計畫,已有七所大學響應,9月將派大學英語系學生到雲林、屏東兩縣14所國中小當家教,目標是國中英語程度至少達B級;教育部昨天傍晚拍板允諾,提供四年2000萬預算,第二年視成效擴大辦理。
「偏鄉英語學伴」計畫發起人、實踐大學應用外語系講座教授陳超明表示,看到偏鄉教育願景報導,補救教學愈補愈洞愈大,年級愈高效果愈差,這跟他過去研究「棄英潮」出現在小四升小五、國二升國三不謀而合,「補救教學必須即刻救援,否則事倍功半」。
英語學伴計畫選定學習資源不足的雲林和屏東兩縣,邀在地的英語系學生認養14所偏鄉國中小弱勢學生,採一對三、每周到校三趟陪伴學習,其他日子大學生要打電話給小學生,持續關懷英語學習是否遭遇困難;大學生的「家教費」每月5000元,由教育部埋單。
「要給大學生一點社會責任」,陳超明說,很多大學生都有打工需求,讓英語系學生偏鄉學校當家教,既賺工讀金,又盡社會責任,這個工作經歷對畢業後找工作有加分作用;目前規畫,找大三英語系學生擔任英語學伴,每人承諾做兩年。
約有80名大學生在今年8月受訓後,9月開學進駐14所國中小,協助375到400名偏鄉弱勢學童,國小從小三開始、國中從國一開始,以「教會」代替「教完」,讓學習100%在學校完成。
「英語學伴」的目標是小學畢業時,學會26個字母拼讀、自然發音,用簡單英語與國外人交談,能發表一分鐘英語自我介紹;國中生則是參加國中會考成績至少達B級,掙脫C咖標籤。
國教署國中小組組長許麗娟表示,英語學伴計畫已納入教育部「偏鄉學習精進計畫」,昨天傍晚邀參與的大學和國中小開會,計畫走四年,每年給500萬元經費,先建立成功模式後,105年再擴大辦理。
本文由聯合報系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