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 height="1" width="1" src="https://www.facebook.com/tr?id=1398237490604710&ev=PageView&noscript=1"/>
首頁 環境 解凍格陵蘭 家在融化 記憶蒸發
搶救北極人類遺址 學者與自然侵蝕賽跑
  • 標準
  • sdg
  • sdg

搶救北極人類遺址 學者與自然侵蝕賽跑

2022-09-27 記者梁玉芳、許詩愷/專題報導

當世界正為氣候變遷帶來的人類「未來」危機而擔憂時,有群科學家卻為人類「過去」而焦慮—他們是考古學家,為了北極文化的遺址,正和時間及暖化奮戰。

人類如何在惡劣極地存活下來?在歷史長河與氣候的巨觀尺度之下,遺址可能藏有人類面對目前、未來困局的答案。

「但是,氣候變遷帶來的各項影響,都會讓格陵蘭的文化遺址永久消失。」丹麥國家博物館研究員約根・霍勒森(Jørgen Hollesen)說,北極急劇升溫,讓歷史沙漏流失得更快,豐富文物正暴露在各種破壞中。

約百人的南部小鎮卡西亞蘇克,有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指定的文化遺產,包括一千年前因努特人先祖的生活痕跡,以及八世紀時,北歐「北方人(Norse)」移居格陵蘭的各種證據。

霍勒森團隊在田野地上架設儀器,全島約15到20處,監測地面及地底的雨量及溫度,再回到實驗室分析石頭、木質、骨頭等會受到氣候多大的影響。「破壞非常快,」霍勒森說。

2-6-2 丹麥國家博物館研究員約根・霍勒根的團隊在卡西亞蘇克遺址區架設儀器,監測地面及地底的雨量及溫度等數據,研究當地遺址受到氣候變遷影響的程度。記者陳靖宜/攝影

因為暖化,外來種野草也能生存了。霍勒森彎腰拔除一叢植物,「這是馬尾草,丹麥很多,但以前我沒在格陵蘭看過」。它的根莖強壯,在地底蔓生,會打亂土壤與器物的層次,年代混亂。

但讓考古學家最憂慮的,還是海岸侵蝕愈演愈烈。因努特人在海冰上打獵為生,生活遺址多半靠近海岸。但近年海平面上升、冬天也不再結冰,海浪沖刷之下,終將侵蝕古時因努特人的生活圈。

我們隨著學者在雜草眾生的沿岸斷層中蒐尋,霍勒森隨手在土層中一抽,竟是一根骨頭。他不確定是否人骨,可能是舊時人吃剩的食物,海豹、馴鹿或麝牛,要帶回丹麥實驗室才能確定。

龐大的格陵蘭,還有多少這樣瀕危的考古遺跡呢?霍勒森說:「一定會失去很多、很多。」他們利用空拍機,加上熱感應裝置等科技,是發現未知遺址的利器。

即使被聯合國指定為文化遺產,「只給你一個牌子,沒有半毛錢維護。」霍勒森說,保護區連最基本的路徑指引都沒有,觀光客能隨意踏上遺址拍照,「這裡還有居民、吃草的羊、來看古蹟的觀光客」。

但比起氣候衝擊,人為影響在這已算是小問題了。

2-6-3 近年因暖化影響,濱海地區的古時因努特人遺址,受到海平面上升的威脅。建物遺址也受到外來種植物「馬尾草」的入侵,強壯的根系鬆動土層,格陵蘭的遺址正面臨無法挽回的破壞。記者陳靖宜/攝影

另一位研究首都努克歷史的學者克里斯汀・莫勒(Kirstine Møller)也說,「我們沒有錢,也沒有人,或許只能眼睜睜看著它們消失吧?」但她的行為卻一點也不消極。

莫勒在暴風雨中帶領我們走進荒煙蔓草,站在凹陷土堆前說明:「這裡是古代因努特人的房舍」,狹長且向下傾斜的入口,既能阻擋寒風吹襲,也讓侵略者難以進門。

海岸雜生的灰黃草叢,則是前人綁雪鞋、獵物時用的芒草遺下了種子,茁壯生長至今。莫勒不斷彎腰解說、熱情激昂,盡力在有限時間內,讓我們看見這片土地的故事。

莫勒身為丹麥後裔,卻選擇成為追尋因努特文化的研究者,「我必須了解過去三百年,我的祖先如何控制這個國家,沒有人能代替我回答這個問題」。

2-6遺址5

世界關注氣候變遷,焦點大部分是人類的生存、減碳對商業的影響,對考古衝擊是排序非常後面的項目。

「我們正在失去歷史遺址,而我們沒有時間搶救!」霍勒森不斷嘆息。學者們現在只能決定「哪裡的遺址最急迫?」並目睹人類文明的拼圖正失去極圈文化那一塊。


還想看更多?

解凍格陵蘭-全系列報導 解凍格陵蘭-多媒體專題 解凍格陵蘭-影音全紀錄
格陵蘭備忘錄

給我們一個支點,我們就能推動台灣前進!
您的捐助,成就願景工程基金會日漸茁壯的一股動力!!

贊助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