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願景工程基金會與社企流主辦、星展銀行(台灣)共同策動的「永續行動嘉年華」將於 10 月 15 、16 日在華山文創園區舉辦,以輕鬆、有趣方式,為公民打造全方位的永續力。活動免費參與、即日起開放報名!
嘉年華策展從 5 大關鍵社會議題出發,匯集 5 家具代表性的社會創新組織共同策展——教育X總統創新獎得主「均一教育平台」、環保X台灣純淨保養品牌「綠藤生機」、社會兼容X全台最大東南亞移工學習社群「One-Forty」、食農X米其林亞洲首選乳品「鮮乳坊」、城鄉發展X十大傑出青年點燃地方活力樞紐「甘樂文創」,透過各組織深耕多年的豐富經驗與洞察,帶公民深度了解台灣重要的永續發展趨勢。
本文由甘樂文創創辦人林峻丞、攜手地方創生教母陳美伶,共同討論如何透過串連與合作,促進台灣城鄉均衡發展。
青年人口湧入都市、偏鄉多剩老年人口等情景,是台灣一直以來面臨的問題,為了改善現況,政府宣布 2019 年為台灣的地方創生元年,盼能扭轉窘境。如今已邁入第四年,台灣的城鄉發展近況如何?相較於過去又有哪些改變?
「以前偏鄉多半只有老年人,現在可以漸漸看到青年開始返鄉或移居到鄉村發展,讓地方重新活絡起來。」前國家發展委員會主委、現任台灣地方創生基金會董事長陳美伶分享。陳美伶擔任國發會主委期間,便積極推動地方創生,卸任後她走訪台灣不同縣市,透過與地方團隊的互動「擾動」地方,讓更多人因而開始關注地方創生。
雖然並非所有人皆能明瞭地方創生的意涵,「但我發現現在很多人幾乎都有聽過地方創生,且近幾年有越來越多相關書籍接連出版,表示有人持續關注此議題。」陳美伶認為,從許多細節皆能看見此議題關注程度逐漸提升。
在三峽深耕地方創生逾 10 年,創辦甘樂文創、小草書屋等組織培力青年、重振地方活力的林峻丞也觀察:「以前許多從事地方創生的團隊多是單打獨鬥,現在彼此間有越來越多的合作,偏鄉小鎮也有不少青年團隊開始進駐。」足見有越來越多青年開始為了地方發展而打拚、並透過相互合作的方式產生更顯著的影響力。
長年關注城鄉發展議題的林峻丞與陳美伶,也分別於近幾年發起地域振興聯盟、創辦台灣地方創生基金會,盼集眾人之力,讓地方創生能在台灣遍地開花。
在地方創生年會,找到投入議題的好夥伴
地域振興聯盟成立於 2020 年,目標是要串連全台灣投入地方創生議題的夥伴,並提供他們相互交流、創造合作的機會。
此聯盟的發起靈感,源自日本民間自主舉辦的町並大會,當時林峻丞前往日本參與其中一年的活動,看見他們彼此交流地方議題與解方,且年年舉辦、部分參與者還代代傳承,令林峻丞非常感動。
這也使他發現一個潛在問題:「其實台灣民間一直有投入地方創生的力量,但遲遲沒有串連在一起。」而且許多輔導地方團隊創業的單位甚至沒在地方經營、或創業的經驗,讓林峻丞意識到民間才真正知道何謂地方創生,若能串連所有地方團隊,使他們彼此交流各自的專業與經驗,將會是一個龐大的學習單位。
因此他攜手同樣投入地方議題的夥伴發起聯盟,並年年於不同縣市舉辦地方創生年會,號召關注議題、甚至採取行動的人們一同參與。前兩年雖然碰到疫情,卻仍有約 500 人參與年會,還有團隊在活動中認識、進而開始合作。2022 年的年會將在台東舉辦,聯盟也將設計各種活動讓不同團隊能有彼此交流的機會。
成立台灣地方創生基金會,為團隊尋找所需資源
成立於 2021 年的台灣地方創生基金會的創辦理念,同樣源自陳美伶對建立夥伴關係的重視。在基金會基地的門口,甚至還能看見「一個人走得快,一群人走得遠」的標語,象徵他們實踐地方創生的精神。
「我們常說高手在民間,基金會希望擔任串連並整合地方創生能量與資源的角色,讓民間從事地方創生的人們能盡情地去發揮。」陳美伶分享基金會成立的起心動念。
雖然目前仍是草創階段,但基金會每一步都走得相當紮實。在陪伴地方團隊上,基金會目前已與超過 125 個團隊合作,透過平台使他們被眾人看見,並為他們連結企業與社會的資源,其中包括攜手玉山銀行為地方創生團隊提供專屬優惠貸款,有助團隊穩定發展。
此外,基金會也盼透過台灣的地方創生經驗,讓世界看見台灣。「目前我們已與馬來西亞合作、交流彼此在地方發展的經驗,希望疫情趨緩後,可以有實體交流的機會。」從國內至國外,陳美伶皆希望能打造良好的夥伴關係。
為了串連台灣各地的地方團隊、即時發現他們的需求,基金會的其中 4 名董事還邀請北、中、南、東的地方創生創業者擔任,北部的董事就是林峻丞。「我們希望打造綿密的地方創生網絡,讓團隊不再求救無門,比如在北部的地方團隊若是需要資源,可以透過甘樂文創與我們連結。」陳美伶說。
給地方工作者的「CEO 專班」!首個地方創生學校誕生
陳美伶與林峻丞除了各自號召夥伴組成地域振興聯盟和台灣地方創生基金會外,他們也將彼此合作、共創「地方創生學校」。
這是由地域振興聯盟和台灣地方創生基金會共同協力打造的計畫。「我們看見許多地方團隊在擬定商業模式、管理團隊等面向上,還需要他人推一把。」林峻丞認為若是能提供團隊培訓與創業的資源,幫助他們加速成長,除了能解決地方面臨的問題、還有助青年返鄉。
「地方創生面臨的最大問題之一就是缺乏人才,若沒有良好的培育機制,有些剛開始投入地方創生的團隊,碰到自己無法解決的問題後就可能鎩羽而歸,相當可惜。」陳美伶補充。聯盟與基金會希望能發揮雙方在此議題上的優勢,陪伴地方創生創業者邁向永續發展。
地方創生學校規劃採實體與線上課程並行,第一年將針對地方創業者開設「CEO 專班」,未來可能會再有不同專班的安排。
跨界合作心法:先聚焦共識、再談分工
地方創生涵蓋的面向相當廣泛,包括文化傳承、環境保護、兒少教育等皆與此有關。「過去,台灣的教育體制都在培養人們單一的技能,不同領域的知識難以涉略。所以當你碰到不擅長的事,就找該領域的人才合作,不但能有效解決問題、還能相互學習。」陳美伶提及。
此外,夥伴間的跨界合作還有助吸引更多人對於議題的關注。林峻丞分享,若是地方創生年會當初是由甘樂文創獨自辦理,便難以引起關注、甚至取得相關資源,但有了志同道合的夥伴一同響應,便有效吸引不同領域的企業、組織及各地民眾參與。
跨界合作、發揮綜效,可謂是逐漸成為顯學。陳美伶建議所有合作夥伴「先談合作、再談分工」,雙方先對議題有相同共識,再進一步談細節,避免不必要的爭執抵銷原先立意良好的能量。
願讓台灣未來不再有偏鄉
陳美伶與林峻丞是地方創生議題的好戰友,面對身旁的夥伴,陳美伶讚許:「甘樂文創是推動台灣地方創生的先行者、是最早的先鋒。」甘樂文創在此議題上的成績並非一蹴可及,而是一步步穩紮穩打的前進,因此吸引許多晚輩向他們取經。
除了曝光於多家媒體的「地方創生教母」之稱,林峻丞還形容陳美伶為「地方創生的觀世音」。「美伶姐與其他政府官員不同的是,她凡事親力親為,會去台灣各地走走、聽地方團隊的聲音、並找資源幫忙。」
此外,林峻丞認為教育是地方創生的最後一哩路。「若能讓孩子從小與土地有連結,未來他去哪裡發展,都會心繫這塊土地,不一定是返鄉,他有可能是將資源送回去。」
雖說達成目標的方法有很多種,但不變的是這些行動皆非藉由一人、或是單一團隊之力所能及,而是需要政府、企業、地方團隊間的相互合作與幫忙,才能達成不再有偏鄉之願景,讓台灣得以邁向城鄉均衡發展的永續未來。
核稿編輯:李沂霖
(此專題由願景工程基金會與社企流、星展銀行(台灣)共同策動。歡迎分享文章網址,禁止全文轉載至其他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