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 height="1" width="1" src="https://www.facebook.com/tr?id=1398237490604710&ev=PageView&noscript=1"/>
首頁 各種看見 高齡長照 陳乃菁專欄
陳乃菁專欄:熱門失智戲劇的長照情節為何引發照顧者的「照顧創傷」?
  • 標準
  • sdg

陳乃菁專欄:熱門失智戲劇的長照情節為何引發照顧者的「照顧創傷」?

2022-07-10 陳乃菁診所院長、高雄長庚神經內科部癲癇科兼任醫師/陳乃菁

近期有部電視劇以失智患者和家屬間的互動為主線,推出後頗受好評,許多失智照護群組大力轉貼,不少觀眾都被劇中照顧者對待失智患者的耐心和愛心所感動,必然也期望所有的失智照護都能如此溫馨吧。

於是很自然的,我在門診遇到好幾位家屬提到劇中傳遞的許多照護方法,沒想到,有位家屬對劇情的反應卻是大哭:「我看完一直哭,平時想起來還是忍不住哭。我看到第10集就看不下去了。我朋友都叫我不要再看下去,何必自虐呢!」

陳乃菁專欄:現實中的每位醫生,也很認真地用自己的方式來照顧失智家庭。圖/取自MotionElements

我問:「是因為劇情讓你想起你走過的照顧困境,所以難過嗎?」

她搖頭:「我是因為劇裡面家屬的照顧方式充滿愛心、努力的陪伴,覺得自己做不到。我一邊看一邊自責,覺得自己是很糟的女兒。劇中主角為了照顧媽媽還特別建造適合照顧的房間,但我都做不到啊,自己家裡照顧不了,還送我媽去安養中心,那不就是更不孝順了?!」

我安慰她:「你已經盡力照顧了,再說,送去安養中心,每個月也要付三萬多元,也不輕鬆呢。」

家屬依舊自責:「我不但沒拿出更多耐心陪伴媽媽,還送她去安養中心,現在疫情中為了避免感染,連見面都很難,我覺得我媽連我是誰都忘記了,每當我奮力地透過電話視訊對我媽大聲講話時,她只是淡漠地看著我,就像看陌生人一樣。陳醫師,我的心好難受,我雖然不能像影片裡的主角那樣照顧母親,可是我也很愛我媽啊。」

她話鋒一轉:「我在想,我要不要把工作辭了,把媽媽帶回家自己照顧?我總是一邊看影片一邊想著各種可能。」

聽到這裡,我快快跟她說,這樣的心情並不是她獨有。我舉例,前幾天也有位家屬這樣說:「陳醫師,電視劇裡那個醫師好溫暖喔。他總是可以保持耐心面對各種失智家庭的照護困難,如果你們當醫師的,能多幾個像他這樣的人就好了。」

我知道家屬言者無心,但當醫師的我還是在那當下感覺內心被刺傷了:「我也很欣賞電視劇中醫師的耐心,但我想他不是唯一這樣做的醫師,我相信包括我在內的其他醫師也很認真地用自己的方式來照顧失智家庭喔。」

陳乃菁專欄:失智電視劇熱播,正面思考是鼓勵大家關心失智照顧,,但也不能無限上綱到成為「失控的正面思考」圖/取自聯合報系資料庫

我進一步說起曾在失智據點中看見的狀況:有個家庭因為搬家而將患者改送到一個新的失智據點,這個據點素來是頗有照顧品質的據點,但家屬說:「你們不是宗教團體的單位,根本不適合做失智據點啦!你們現場人力配置根本不夠,需要有很多基於宗教情懷的志工來參與,否則我媽媽不能得到好的照顧。」

他的話讓據點的夥伴很錯愕:「我們都有好好照顧每個長輩,長輩們來這裡也都安全和熱忱的參與活動,即使沒有眾多的志工,但是人力配置也都符合政府標準呢。」

家屬還是不滿意:「少了志工,長輩們就沒有人陪在身邊鼓勵,現場不夠熱鬧啦。」聽到這裡的我,看見據點夥伴的表情,體會到他內心受傷的情緒,馬上介入打圓場。

現在失智電視劇熱播,正面思考是鼓勵大家關心失智照顧,片中呈現很棒的醫師、護理師、社區互動氛圍,但也不能無限上綱到成為「失控的正面思考」,畢竟這是電視劇,真實社會中的每個角落,不可能無時無刻都如此正向。

陳乃菁專欄:看見別人做得很好,進而懷疑自己不夠好的自我懷疑。這樣的自我懷疑是不需要的。圖/取自MotionElements

真實世界是每位患者都有自己的個性、每個家庭的經濟狀況和照顧條件也不盡相同;正如每個專業照顧者,包括醫師和護理師等等,都有屬於自己的照顧方式,沒有誰是唯一標準,也不需要互相比較。

正如同求學時期,大家都羨慕考第一名的同學;可是不見得只有第一名才能被看見,我相信第二名或第三名,甚至最後一名的同學都有屬於自己的優點,大家平時也都盡力準備了。

一部電視劇能讓失智照護受到關注,當然是好事,但站在醫師的立場,我希望觀眾也能放鬆心情觀看,不要苛求自己,更不要對其他照顧者下指導棋,避免造成他人的「照顧創傷」——看見別人做得很好,進而懷疑自己不夠好的自我懷疑。這樣的自我懷疑是不需要的。看見好的例子,我們當然可以學習,但不用為此勉強自己、免強他人一定要做到,相信每位家屬和專業照顧者都在自己的位置上盡力而為了。

陳乃菁專欄

給我們一個支點,我們就能推動台灣前進!
您的捐助,成就願景工程基金會日漸茁壯的一股動力!!

贊助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