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 height="1" width="1" src="https://www.facebook.com/tr?id=1398237490604710&ev=PageView&noscript=1"/>
首頁 各種看見 高齡長照 陳乃菁專欄
陳乃菁專欄:疫情緊張,親人等不到病床,照顧者該如何自處?
  • 標準
  • sdg

陳乃菁專欄:疫情緊張,親人等不到病床,照顧者該如何自處?

2022-05-17 陳乃菁診所院長、高雄長庚神經內科部癲癇科兼任醫師/陳乃菁

疫情進入緊張狀態,越來越常聽見患者在急診室等待看診或等病床時,因病情進展快速而過世。我在醫學中心看顧失智和高齡患者家庭,自然無法躲避這樣的壓力,好幾回接到家屬來電:「陳醫師,我爸爸因為肺炎喘,好不容易擠進急診室,可是,他們說病房很滿,沒有床可以住院。陳醫師你救救我爸爸,他失智症,在這個環境那麼差的急診室,他一亂起來,你知道的,我不能休息就算了,急診室還會因此大亂啊。」

我理解,我也很想幫忙,可是,沒有床就是沒有床,這是疫情下的現實。

疫情下缺床位 難讓慢性病人留院

我也常接到另一種電話:「陳醫師,我爸這次住院,沒有讓你照顧,是換李醫師啦。我跟你說,我覺得我爸爸的病還沒有完全好,李醫師就要我們出院。你去跟他說,我爸血壓要完全正常才可以出院,不然回家我又要送醫院了。」

我只能耐著性子解釋:「血壓是小事。你回家去,有事情問我們,我教你調血壓藥、觀察病況。我們把床留給需要的人好不好?你路過急診去看看,那麼多人需要床,調血壓可以回家去調。你和李醫師不熟,你才會覺得他不聽你的意思,其實他的做法就是依照規定。」

或許因為病人家屬和我熟悉、長期的醫病關係建立了信任感,比較聽得進我的勸告;也可能因為知道回家後還是可以隨時連絡到醫師,所以,家屬答應出院,安心的回家去了。

當然有時候我也遇到這樣的狀況。「陳醫師,我媽媽還不能出院,因為我家還沒有蓋好」、「陳醫師,我爸爸不能出院,因為我們回家不能照顧他」、「陳醫師,我家根本就還學不會照顧的技巧。你看,這個疫情下就是看護照顧,回家以後,我爸身上鼻胃管和尿管怎麼辦?我頭抱著燒啊。我看還是繼續住院,住到他變正常好了。你說怎麼好好一個人進來醫院,住著住著就變成臥床、需要這些管子?我們家屬沒有辦法啦!」

我細細的解釋:「你爸爸現在是照顧問題,不是醫療問題,沒有打針,不用開刀也沒有傷口。營養跟管路的照顧,看來是一條長期的路,難道你要一輩子把爸爸放在醫院裡?而且,你路過急診室,看到病人等床等到床都擺在路邊了。你爸只是需要照顧,但別人連一張病床都求不到,有點可憐。」

家屬也不是不能同理,於是囁嚅地說:「出院是可以啦,只是陳醫師,當我們有問題,一定要有一個窗口讓我們可以問問題、讓我們安心,好嗎?」

我懂了,家屬想要的也不過是在無助時有一個求助窗口。這個窗口要能夠知道他們家的狀況,並提供合宜的建議,串聯起相關需求的「橋梁」。說起來這個需求一直都有,只是疫情下讓這困境更被放大。

疫情進入緊張狀態,確診病例遽增,醫療人員負荷沉重,急診室前擠滿求診病患。圖/聯合報系資料庫

學習照顧技巧 應不分老少、性別與職業

其實在高齡少子化的社會,不論有沒有疫情,說真的,沒有多少長輩住院期間能有一位家屬提供24小時的陪伴,往往需要不同家人輪替,或者找看護來分攤照顧工作。因此我有以下建議:

1.建立線上群組

醫師每日即時解釋病情,但在病床邊聽醫師說明的照顧者是輪替的,資訊容易趨於片面和斷裂。所以,家屬需要找方法幫助所有照顧人力有連貫性的認知,了解病情走向及治療的應對策略,以及最終的出院目標。我通常建議家屬與看護要齊心協力,成立一個群組,正確接收醫師對病情的解釋。

2.住院期間多多向醫護請教

長輩生病住院後,往往變化頗大,導致家屬覺得,怎麼幾天不見,親人的病況就與過去大不相同。長輩和家屬突然要面對鼻胃管灌食和尿管清潔,要知道何時清尿袋等多重照顧問題;過去可能是老人家要自己吃藥,轉眼變成子女餵老人家吃藥,子女來不及做好心理準備、照顧壓力超出負荷是可以理解的。

照顧者手足無措,光血壓升高到哪一個基準,要減少服用哪種藥物,就讓人困惑不已。但這些都是可以學習的,趁著陪老人家住院的期間多觀察多問,趁機學習給藥和管路照顧,學會如何給長輩飲水和餵食,都是很重要的知識。當然現實狀況是,有多少家屬能一直跟在病床邊呢?因此大家盡可能在輪替時候學習,並有系統地分享照顧技巧,才是長久之計。

3.及早學習照顧技巧

人都會老,在還不需要跑醫院的時候提早思考照顧安排,是為高齡父母也是為自己做準備,避免有一日送醫院時措手不及。平時有空的話,我們可以去聽演講或者報名慢性病照護課程,了解如何照顧高血壓患者,或者類似的課程。

另一個可能是利用空閒時間去當高齡照護據點的志工,趁機學習照顧方法。不見得每個人都需要進入照顧單位,若身旁有需要被照顧的長輩,也許是鄰居或親戚的家中,只要交情許可,就可以自告奮勇提供適切的協助。在照顧者的家庭觀察如何換尿布、幫老人家移位、洗澡和換衣,這都能替自己的未來預作準備,也可以讓照顧者和長輩感覺不孤單,他們也能在分享經驗的過程中得到成就感。

高齡化浪潮下,醫療和照顧需求如海嘯一般席捲而來,對於沒有準備的你我無疑是一場大風暴。既然躲不過,就讓我們在平常就積極就用各種方式來預作準備。自助後的我們就能自立,避免落入百分之百仰賴醫療或照護人力的困境。

陳乃菁專欄

給我們一個支點,我們就能推動台灣前進!
您的捐助,成就願景工程基金會日漸茁壯的一股動力!!

贊助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