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願景工程基金會與經濟日報去年首度推出「中小企業ESG系列報導」,每周日刊出,廣受好評。今年,我們深入全台產業聚落,精選19家中小企業,報導他們如何突破困境、創造價值、為更多中小企業加入永續行列引路。
人才、錢財和知識經驗,是不少中小企業最常碰到的ESG瓶頸,一起來了解專家提供了哪些錦囊妙計。
第一,老闆帶頭做
資誠永續發展服務公司董事長李宜樺說,一家中小企業要能順利運作ESG,最重要的是「老闆先起心動念,帶頭行動。」她解釋,老闆是企業的靈魂人物,最能洞悉企業核心價值與產業的前景,當他了解ESG的重要性後,就能帶動員工和團隊前行;而老闆也是決定資源分配的關鍵人物,唯有他能拍板,到底要用多少資金在員工培育、節能減排上,「由老闆帶頭來整合公司資源,更能事半功倍」。
第二,找出標竿學習對象
KPMG會計師事務所會計師黃郁婷表示,早年的ESG多是談不要浪費、不要傷害地球,隨著大家愈做愈有心得,也開始進階到生物多樣性、海洋環保等議題。中小企業要能及時追趕,或許力有未逮,但是不妨選定同行業裡的標竿,看看他們的永續報告書都在談什麼、做什麼,選擇自己擅長的事來做切入。
此外,政府單位可提供的資源也不少,像是證交所、公司治理中心,都有一些免費的工具,或是關於永續報告書的重大主題如何決定,有哪些範例可參考。
另外,環境部提出「百億國發基金加強投資綠色成長產業實施方案」,提供給專門研發節能減碳、循環經濟等新創企業或是中小企業來申請,經濟部也有產業低碳化輔導計畫、中小型製造業低碳輔導計畫的顧問服務等,這些都是中小企業可以善用的資源管道。
第三,團結力量大,參加供應商大會
李宜樺說,很多中小企業是大型公司的供應鏈成員,中小企業要團結的對象,就是這些大企業客戶、供應商夥伴,以及一些產業公協會或產業聯盟,也可以是團結的對象。
李宜樺看過有些大企業會委請外部顧問幫供應商做溫室氣體盤查,或提供一些能源效率管理精進的知識。另外,也有一些大企業會提供研發資金,鼓勵供應商提出減碳、減水或減塑的創新想法。
她鼓勵中小企業主都應該親自參加供應商大會,除了掌握供應鏈裡面最新的ESG趨勢、情報,還能免費相互學習。
她表示,有一些供應商僅是指派業務人員參加,但業務人員無法決定ESG政策,只有老闆自己來聽,才能真正心領神會。
第四,凡走過必留下證據
李宜樺建議,中小企業對所有做過ESG相關的事情都要留下資訊,有憑有據,才能大聲說自己正在落實節能減碳。舉凡過去一年減碳多少,採取了哪些行動,都一定要提出如電費單、水費單等證明或單據。這些憑證,可能可用於向大企業客戶申請補貼,或是當大企業想要壓低價格時,也可據此提出ESG議價,抑或是中小企業在向潛在的投資人募集資金或是向銀行借錢時,這些憑據也能做為申請ESG融資的有力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