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 height="1" width="1" src="https://www.facebook.com/tr?id=1398237490604710&ev=PageView&noscript=1"/>
首頁 企業ESG 轉型拼圖 轉型拼圖
中小企業永續轉型 標竿學習/川普亂流 企業推 ESG 不能停
  • 標準
  • sdg
  • sdg

中小企業永續轉型 標竿學習/川普亂流 企業推 ESG 不能停

2025-05-17 經濟日報 記者徐珮君、林安妮

前言

願景工程基金會與經濟日報去年首度推出「中小企業ESG系列報導」,每周日刊出,廣受好評。今年,我們深入全台產業聚落,精選19家中小企業,報導他們如何突破困境、創造價值、為更多中小企業加入永續行列引路。

2025年,對不少地球公民與ESG的堅定支持者來說,「川普」無疑是一道深具破壞力的長浪。舉凡他在1月20日上任時,立即簽署行政命令,退出巴黎協定、終止聯邦政府的DEI(多元、平等、包容)計畫,甚至還取消不少弱勢社區仰賴的環境正義補助金。

與此同時,歐盟在4月宣布,延後兩年實施「企業永續報告指令」(CSRD)與「企業永續盡職調查指令」(CSDDD),更讓外界擔憂,多年來引領ESG潮流的歐美,是不是要開倒車了?

另一個不容樂觀的情勢也在於,根據晨星(Morningstar)旗下的永續評級機構Sustainalytics報告顯示,今年第1季全球永續基金出現創紀錄的資金淨流出,總額高達86億美元、約當新台幣2,588億元,逆轉了2024年第4季181億美元的淨流入。其中美國已連續十季淨流出,歐洲市場也首度出現約12億美元的淨流出。

壞消息接踵而至,在在考驗企業信心。KPMG安侯永續發展顧問公司執行副總林泉興不諱言,最近頻頻被客戶問到,川普這麼反ESG,ESG還能做下去嗎?尤其是川普在4月初丟出了「對等關稅」核彈,已將不少企業直接推向投資遷廠,面對匯率與關稅難關的非常時期,這時候還要管ESG嗎?

「當然要!」林泉興觀察,在川普這波反ESG浪潮下,更多美國企業其實是把ESG、DEI行動轉趨檯面下,「該做的還是要做」。ESG跟人類社會所崇尚的「進步價值」,是相一致的,「在美國,不會有企業因為川普拋棄DEI,就此忽視勞動人權,或是破壞環境,這樣不僅會被員工告,也會被消費者抵制,就連川普本人現在也面臨大量訴訟。」

歐盟淨零 減壓不減速

至於歐盟的情況,實則是「減壓不減速」,林泉興表示,歐盟的淨零目標與ESG方向至今都沒有改變,延後只是讓企業有更充裕的時間做永續揭露準備,時間到了,政策還是會上路。而在台灣,不論從環境部推動碳費、企業減碳,或是金管會盯緊上市櫃公司加緊接軌IFRS S1/S2,更是沒有減緩跡象,在在說明ESG仍是勢在必行。

歐美近期ESG政策調整情況

節能投資 優先排序做

只是,變局之下,要企業一如既往啟動ESG大投資,畢竟不實際。資誠永續發展服務公司董事長李宜樺提到,近來川普多道政策,如對等關稅或匯率變動,均衝擊市場,若中小企業碰到客戶撤單或停止出貨,自然也需重新盤點部署資源,ESG投資或許可以調整實施排序,但是日常的ESG,如注意工廠的職安衛環境、照顧員工等,則是不管政府法規或是客戶是否要求,都應抱著平常心來做。

林泉興也建議,「一些與辦公室省錢相關的節能、省電設備投資,以及和法規遵循相關的事,仍可優先排序來做;但是一些與AI技術相關的投資,因技術還在發展中,就可『停看聽』一下。」

李宜樺觀察,這幾年,不少身處大企業供應鏈的中小企業,在大企業「以大帶小」及大企業出頭與銀行建構的「永續供應鏈金融」底下,很多中小企業在ESG表現上,都有長足的進步。此外,她也提到,近期國內外主要的永續或環境法規,雖然多是針對大型企業或上市櫃公司而來,但是中小企業常因「同處一條船」,也必須配合遵循。

比如,金管會要求上市櫃公司要分階段採用IFRS永續揭露準則,這時大集團裡的子公司,也多會被母公司要求蒐集相關永續資訊;像是中小企業供應商,也時常會被品牌業者要求提供減碳、勞動等相關永續資訊。

此外,像是環境部當前的溫室氣體申報與碳費相關規定,主要是針對碳排大戶而來,但是接下來一定規模的服務業、運輸業等,也會有申報要求,可以預見的是,隨著法規逐步深入,有朝一日中小企業也會納管,「千萬不要認為自己可以置身事外,一定要提早做準備。」

破除迷思重視文化養成

中小企業常見的ESG迷思,專家來解答。

Q1、ESG一定要花大錢嗎?

資誠永續發展服務公司董事長李宜樺說,中小企業面對ESG挑戰時,不要以為一定要花大錢換機器設備,或是辦很多員工活動,其實,中小企業的ESG,就是來自日常的累積,像是注意工廠安全,把員工照顧好,不要亂用原物料,再來就是滿足客戶的ESG要求。

她提醒,ESG需要的是全員參與,讓每個員工都能主動把ESG落實在工作上,「這是一種文化的養成」。例如,有員工平日用紙用很多,經過ESG薰陶後,他開始在作業流程上減少紙資源消耗;負責產品研發的員工,也在生產過程中減少用電、廢料,「文化養成,最後就會變成企業的DNA。」

Q2、中小企要寫永續報告嗎?

金管會規定,今年起全台上市櫃公司都要編製永續報告書,及建立永續資訊內控,中小企業是否要立即跟進,李宜樺說,「看需要」。實務上,的確有大客戶會要求中小企業出具永續報告書,另外,融資時,銀行也可能希望企業提供。

她強調,中小企業的永續報告書不一定要像上市櫃公司的報告書那麼正式,「將長期收集的重要ESG資訊,製成報表,也是可行的。」

Q3、如何兼顧金流又做好ESG?

李宜樺說,中小企業擬定減碳策略時,一定要把財務的影響考慮進來,例如未滿足客戶的ESG要求,可能會損失多少訂單?如果不只是今年掉單,明後年還會掉,中小企業就必然要採取行動,例如思考購買節能減碳的機器設備。

另外,永續供應鏈金融或許是個不錯的解方。她舉例,有家大企業喊出2030年要減碳20%,不只自己減,也要供應商一起減。這家大企業與銀行合作永續融資,並監督供應商提供碳盤查、減量、廢棄物管理等資訊,銀行深知供應商都能取得大企業訂單,就願意借錢給中小企投入節能減碳。

在過程中,中小企取得資金減到碳,大企業可認列為「範疇三」的減碳績效,銀行又有利息收入,如此創造三贏。

《亮點搶先看》

去年我們首度推出「中小企業ESG系列報導」,分享國內中小企業在ESG推動上的實踐經驗與心路歷程,今年,全新系列將有四大特色。

一、從痛點出發,真實呈現中小企業在ESG上的挑戰與迷惘。

二、強調「從做中學」的精神,凸顯企業如何從一個小小的行動開始,逐步建立自己的ESG管理架構。

三、探索數位轉型與減碳之間的協同效益。

四、聚焦產業差異與在地特色,讓讀者看見不同的產業如何打造永續策略。

我們深知,每一篇報導的背後,不僅是企業家的遠見與堅持,更是團隊成員一次次試錯後的累積與成長。這些故事不只是成功案例,更是充滿啟發性的真實紀錄。台灣的中小企,不是資源最充足的公司,卻往往是意志最堅定的實踐者。(記者徐柏棻)

給我們一個支點,我們就能推動台灣前進!
您的捐助,成就願景工程基金會日漸茁壯的一股動力!!

贊助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