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久以來,一個國家的生產力或經濟成長率,通常是透過「國內生產總額(GDP)」來衡量,但GDP計算並未考量到自然資源消耗是一種成本。聯合國統計委員會推動以「國內生產淨額(NDP)」取代GDP,作為衡量經濟成長的首選指標,有助於落實氣候行動。
歐洲多個標榜「永續」或「綠色」的投資基金持有逾330億美元的化石燃料公司股份,其中超過180億美元集中投資道達爾能源(TotalEnergies)、殼牌(Shell)、英國石油(BP)等大型污染企業。環保團體關切漂綠問題,呼籲對《永續金融揭露規範》(SFDR)進行嚴格改革,避免投資者被誤導。
樂高集團是第一家大型玩具製造商,將所有受薪員工的部分年度獎金與其雄心勃勃的減排目標掛鉤。《循環經濟》最新報告指出,全球每年使用的1,060億噸材料中,只有6.9%來自再生資源,而且回收率已連續八年下降。印度民間組織則在近日發動一項大型電子垃圾回收行動,提升當地對電子廢棄物處理與環境永續的意識。
NDP納入自然資源折舊,可作為衡量經濟成長的首選指標
根據《氣候之家》報導,聯合國統計委員會三月召開會議,成員國決定以「國內生產淨額(NDP)」取代「國內生產總額(GDP)」,作為衡量經濟成長的首選指標,並計劃2029至2030年間透過各國統計機構和中央銀行實施新措施,有助於氣候行動。
《環境資訊中心》綜合外電指出,GDP就是這個國家「賺」多少錢的指標,而NDP則是GDP再減去折舊。換言之,NDP 將煤炭、石油和天然氣等不可再生自然資源的消耗視為生產成本,從而在計算中降低了它們的價值,將影響沙烏地阿拉伯、俄羅斯、挪威等依賴化石燃料的國家。
在一場網路研討會中,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首席統計官克羅斯(Bert Kroese)表示,多數國家的NDP比GDP低約10~20%,但對化石燃料開採國如沙烏地阿拉伯、俄羅斯、挪威等,NDP影響更大,低約20~40%。未來,各國政府的態度和決策仍是改革的關鍵。
(原文:Fossil fuel nations to see value of their economies shrink under new UN-agreed measure、Introducing the System of National Accounts 2025、聯合國推動經濟衡量標準 納入自然資源折舊)
歐洲「綠色」基金,持有逾330億美元化石燃料資產
《衛報》和Voxeurop共同調查發現,歐洲多個標榜「永續」或「綠色」的投資基金,實際上持有超過330億美元的化石燃料公司股份。其中,超過180億美元集中投資於五大污染企業:道達爾能源(TotalEnergies)、殼牌(Shell)、埃克森美孚(ExxonMobil)、雪佛龍(Chevron)及英國石油(BP)。
雖然這些基金在技術上符合歐盟的《永續金融揭露規範》(SFDR),但批評人士認為這種做法構成了漂綠行為。因為這些主要的石油和天然氣公司並未提出與國際氣候目標一致的減排計劃,甚至在過去一年中削弱了原有的氣候承諾。
《ESG Post》指出,歐洲證券和市場管理局(ESMA)推出了ESG基金命名新規,該規定將於今年5月21日生效。然而,該指導方針不具法律約束力,且許多基金可能透過更改名稱來規避規定。環保團體呼籲對SFDR進行更嚴格的改革,明確禁止ESG標籤的基金投資於化石燃料企業,以防止投資者被誤導。
(原文:Revealed: European ‘green’ investments hold billions in fossil fuel majors、Study finds 4,792 ESG funds invest over €123bn in fossil fuel expansion)
樂高加速淨零轉型,將員工獎金與減排目標掛鉤
根據《Products of Change》報導,樂高集團是第一家大型玩具製造商,將所有受薪員工的部分年度獎金與其雄心勃勃的減排目標掛鉤,努力減少所有業務領域對環境的影響。這項新措施旨在激勵所有員工共同達成2032年減少37%溫室氣體排放,以及在2050年實現淨零排放目標。
該公司最初專注於營運和商務旅行排放,並計劃將這項激勵措施擴大到範疇三排放,以加強對氣候目標的承諾。範疇三排放是指源自公司直接控制範圍之外的供應鏈排放,目前約佔樂高集團年度碳足跡的98%。
(原文:What's Happening in Sustainability & ESG (Week Recap 14.05 - 20.05)、The LEGO Group ties employee bonuses to emissions reduction targets)
全球回收率連八年下降,從源頭減少浪費才是解方
《衛報》指出,根據《循環經濟》智庫的最新報告,全球每年使用的1,060億噸材料中,只有6.9%來自再生資源,自2015年以來下降了2.2 %,而且已經連續八年下降。
研究人員表示,全球回收率未能跟上追求無限經濟成長和消費主義的文化步伐,消費的成長速度甚至超過了全球人口的成長速度,社會產生的垃圾比回收系統所能處理的還要多,凸顯了消費和生產模式系統性變革的必要性。
即使所有可回收物品都完全回收,因為許多物品的回收難度太大或成本太高,全球回收率也只能達到25%;這意味著只是依賴回收無法解決資源過度消耗的問題,必須從源頭減少消費,以及投資循環解決方案。
(原文:Global recycling rates have fallen for eighth year running, report find、Global circularity rate is falling steadily every year)
印度電子垃圾激增,民間組織發起大型回收行動
根據《The Times of India》報導,印度工業聯合會(CII)的印度青年馬杜賴分會近日發動一項氣候變遷倡議,在馬杜賴市啟動為期一個月的電子廢棄物回收行動,希望提升當地對電子廢棄物處理與環境永續的意識。
該行動鼓勵企業及社區民眾參與,將未使用或過時的電子產品(如手機、筆電、電池、充電器、印表機等)交出來,所有收集到的電子廢棄物將被送到馬杜賴市政府核准的回收中心,避免有害物質污染環境。
該團隊成員強調,這個行動是希望建立一種永續文化,透過負責任地處理電子產品,可以減少環境危害並支持循環經濟。
(原文:Digital dumping ground: India’s E-waste surge demands urgent action、Yi Madurai launches month-long e-waste collection dr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