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 height="1" width="1" src="https://www.facebook.com/tr?id=1398237490604710&ev=PageView&noscript=1"/>
首頁 環境 氣候追蹤 願景永續周報
願景永續周報:歐盟「反毀林法」引發強烈反彈、挪威電動車佔新車銷量的九成以上、英國研究揭示海床的碳匯價值
  • 標準
  • sdg
  • sdg
  • sdg

願景永續周報:歐盟「反毀林法」引發強烈反彈、挪威電動車佔新車銷量的九成以上、英國研究揭示海床的碳匯價值

2024-09-22 記者/王惠英
小編報告:願景工程基金會擴大關注永續發展議題,每周一推出「願景永續周報」,為讀者挑選五則國內外重要新聞,掌握最新進展。以專題式蒐集國內外永續相關報導與新知,五篇文章前後串連,有助於讀者認識永續議題最新趨勢。

熱帶雨林和林地遭受大規模且非法的破壞,導致碳排增加、氣溫上升及生物棲地減少等問題。歐盟率先成為全球第一個通過「反毀林法」的地區,禁止進口和銷售涉及毀林的商品。然而,美、德等國紛紛要求歐盟暫緩今年(2024)底將正式實施的「反毀林法」(EUDR),凸顯推進氣候行動的困難。

根據國際能源總署(IEA)資料顯示,去年全球售出的新車中約有18%是電動車。挪威成為全球第一個純電動車數量比汽油車還多的國家,主要歸功於政府的鼓勵措施,包括免除電動車和電動卡車的銷售稅與排放稅、降低通行費與停車費,以及開放使用公車車道。

英國公布全球第一個海底棲息地儲碳量的量化研究,揭示海床作為碳匯的重要價值。西班牙瓦倫西亞、匈牙利布達佩斯和希臘雅典等城市正在制定法規,以解決過度旅遊和非法短期住宿問題。今年11月將在南韓釜山進行最終談判的《全球塑膠公約》,被視為繼《巴黎協定》以來最重要的國際環境協議,值得各界關注。

歐盟「反毀林法」引發強烈反彈

氣候Weekly0923:歐盟預計今年年正式實施「反毀林法」(EUDR),禁止進口從新砍伐的林地上所生產的牛隻、可可、咖啡、棕櫚油、橡膠、大豆和木材等相關衍生商品。圖片來源/Envato Elements

【紐約時報】歐盟一直是氣候變遷議題的世界領導者,並透過開創性的立法來降低溫室氣體排放。但最近幾個月來,全球政府官員和商業團體極力遊說歐盟官員暫緩預計今年(2024)底正式實施的「反毀林法」(EUDR),凸顯了推進氣候行動的困難。

歐盟於去年通過這項新法案,禁止進口從新砍伐的林地上所生產的牛隻、可可、咖啡、棕櫚油、橡膠、大豆和木材等相關衍生商品。這幾乎牽涉到日常生活中很多物品,從客廳沙發、口紅、肥皂到泡麵。

原先希望該法案能產生連鎖效應,促使美國、中國、印度和日本等國家通過類似的立法。但在全球化的大規模生產世界中,要求供應鏈的每個環節都不能含有與森林砍伐有關的成分,是一項艱鉅的任務。

(原文:Backlash Erupts Over Europe’s Anti-Deforestation Law

世界第一!挪威的電動車數量已超越汽油車

氣候Weekly0923:挪威成為全球第一個純電動車數量比汽油車還多的國家。圖片來源/取自Wikimedia Commons

【華盛頓郵報】根據挪威道路交通資訊委員會(Norwegian Road Federation, OFV)公布的車輛登記資料,當地登記的280萬輛客車裡有26.3%是純電動車,已超越佔比26.2%的汽油車,其他則是柴油引擎及油電混合車,使挪威成為全球第一個純電動車數量比汽油車還多的國家。

挪威在電動車的普及化,居於世界領先地位,可歸功於政府的鼓勵措施,包括:免除電動車和電動卡車的銷售稅與排放稅、降低這些車輛的通行費與停車費,以及允許電動車駕駛使用公車車道。目前,該國電動車佔新車銷量的90%以上;到2026年,電動車的數量可望超過柴油車。

國際能源總署(IEA)資料顯示,去年全球售出的新車中約有18%是電動車。非營利組織國際清潔運輸委員會(International Council on Clean Transportation)指出,電動車和電動卡車在中國的新車銷售中佔22%、在歐洲佔14%,以及在美國佔7%。

(原文:This country is now the world’s first to have more EVs than gas-powered cars

英國研究顯示:海底棲息地有重要的藍碳價值

氣候Weekly0923:蘇格蘭海洋科學協會研究人員估算,大部分的碳(98%)儲存在海底沉積物中,這是全球第一個海底棲息地儲碳量的量化研究,揭示海床作為碳匯的重要價值。圖片來源/Envato Elements

【衛報】最新研究發現,如果不受到干擾,英國海底棲息地每年能捕捉的碳量幾乎是森林的三倍。

蘇格蘭海洋科學協會研究人員估算,英國海底棲息地上方10公分的範圍內儲存了2.44億噸有機碳,包括:海草草地、鹽沼、海帶和貽貝床,但大部分的碳(98%)儲存在海底沉積物中,例如泥沙和淤泥。這正是所謂的「藍碳」,主要是由海洋食物鏈底層的微小浮游植物吸收;當它們死亡時,大部分會下沉,碳進入海底沉積物中,就像樹葉落入林地土壤中一樣。

這是全球第一個海底棲息地儲碳量的量化研究,揭示海床作為碳匯的重要價值。它指出了海床一旦受到物理擾動,最常見的是底拖網捕撈等人類活動,可能釋放大量二氧化碳回到大氣中,同時也凸顯了保護和恢復海底棲息地的迫切需求。

(原文:‘Vast’ carbon sink of mud on seabed needs more protection, study shows

歐洲城市擬定法規,盼解決過度旅遊問題

氣候Weekly0923:歐洲多個旅遊城市,正在研擬制定法規控制過度旅遊,希望設計一套共享的社會和環境永續發展策略。圖片來源/Envato Elements

【Euronews】隨著歐洲旅遊季進入尾聲,西班牙瓦倫西亞、匈牙利布達佩斯和希臘雅典等城市正在制定法規,以控制過度旅遊(Overtourism)、打擊行為不端的遊客及經營非法住宿的房東。

瓦倫西亞規劃對非法遊客住宿斷電斷水,未來還可能改變郵輪停靠規則,希望設計一套共享的社會和環境永續發展策略。布達佩斯也將禁止所有短期租賃,預計2026年1月1日開始上路,但僅限於人口相當稠密的Terézváros地區。雅典也宣布從2025年1月1日起禁止新的短期出租,該限制只會持續12個月,再評估是否延長禁令。

繼倫敦、都柏林、阿姆斯特丹和巴黎等城市之後,捷克布拉格宣布限制短期遊客住宿的數量。西班牙巴塞隆納也宣告新計畫,希望在2028年前汰除所有遊客租賃。

(原文:Cruise caps and cutting off power: European cities get serious on overtourism

《全球塑膠公約》2024年底出爐,產業減塑日益迫切

氣候Weekly0923:《全球塑膠公約》將在今年11月於南韓釜山舉行,未來在減塑、轉型、回收、塑膠汙染等議題上,將有更重要的國際環境協議。圖片來源/Envato Elements

【聯合新聞網】今(2024)年11月將在南韓釜山進行最終談判的《全球塑膠公約》(Global Plastics Treaty),以「減少和替代塑膠製品」、「訂定塑膠產品設計目標」、「再利用塑膠轉型循環經濟」及「管理現有塑膠污染」為四大戰略目標,被視為繼《巴黎協定》(Paris Agreement)以來最重要的國際環境協議。

《全球塑膠公約》關注塑膠循環轉型。對此,環境部資源循環署長賴瑩瑩參加第二屆「台灣塑膠論壇」時表示,資源循環署比起作為「監理者」,更傾向擔任「整合者」和「推動者」的角色,例如串連食品、塑膠、紡織、營建、電子等產業,共組「8+N資源循環聯盟」,打造資源循環轉型網絡。未來,也會爭取國發基金投資,加速循環產業發展。

台灣科技大學化學工程系講座教授顧洋也指出,《全球塑膠公約》涵蓋塑膠從生產、消費、回收及廢棄物管理等完整生命週期,主管機關職責橫跨經濟部和環境部,究竟由誰主導也須讓產業界明瞭。他建議,政府除了掌握公約內容及管制趨勢,還可透過公會搜集數據,評估公約對相關產業可能造成的影響。

(原文:「全球塑膠公約」年底最終談判 資循署長:暫無課徵塑膠稅計畫

給我們一個支點,我們就能推動台灣前進!
您的捐助,成就願景工程基金會日漸茁壯的一股動力!!

贊助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