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瞭解我國民眾對氣候變遷的意識,臺大風險中心自2012年起持續進行「淨零轉型民意調查」,今(19日)公布2023年調查結果,有83%的民眾願意支付更高的電價,以減少未來的氣候災害損失,有三成以上的民眾可以接受每度電1元至2元的電價漲幅。
此外,有98%受訪者都認為台灣面臨嚴重氣候災害威脅,其中又對異常氣溫、乾旱兩類災害最為有感。臺大風險中心主任周桂田說,民調結果顯示台灣民眾對氣候變遷有高度認知,政府應加速再生能源發展、氣候調適作為,以回應社會大眾的需求。
八成民眾支持收碳費,用於發展節能與再生能源、輔導產業升級
周桂田指出,從民調結果可以發現臺灣社會對於氣候變遷已有高度認知,民眾普遍感受到氣候災害不可避免,也有越來越多人親身遭遇到氣候災害損失。在1075位受訪者中,有209位曾遭遇氣候災害,占整體20%;有87%的民眾認為,未來30年台灣會有愈來愈多的氣候災害。
然而,臺大風險中心研究員杜文苓說,面對氣候災害加劇,有超過一半的民眾不信任政府有能力可以因應,高達七成的民眾認為政府須加強制訂完善的因應政策,也有1/3的民眾認為政府跨部門合作的能力需要加強。
他說,隨著未來氣候災害風險增加,政府應制定更完善的因應政策,投注更多資源進行研究評估。調查發現,有34%的人希望政府能加強氣候變遷風險評估,39%則希望政府加強教育民眾如何因應氣候災害。
此外,為推動淨零碳排,有逾八成受訪者支持對企業徵收碳費,而在碳費用途上,有46.8%的民眾支持用在節能與再生能源發展,45.5%認為應投入輔導產業升級,降低環境汙染,其餘則希望作為社會福利、分攤給家戶及補助大眾運輸等。
臺大風險中心博士後研究員林木興說,目前歐盟碳交易市場每噸碳排約3000元台幣,如果台灣碳費的定價太低,可能無法有效推動減碳與能源轉型。
強化供電 過半支持加速再生能源、僅6.9%選擇使用核電
我國電費低廉、用電量年年成長,而台電公司卻連年虧損,甚至面臨破產隱憂。此次民調針對電價議題詢問民眾意見,為了減少未來氣候災害,有31%的民眾願億多付每度1到2元,32.6%的民眾願意每度多付1元以內,只有11%民眾不願支付更高電價。有41%的民眾希望政府能公布電價分階段調整的時程,提前因應。
周桂田表示,從這次民調結果顯示,能源轉型已是台灣社會的共識,有高達76%受訪者支持再生能源成為穩定能源,也有71.7%的民眾願意為了使用再生能源而付更高的電價。在強化供電穩定的選項中,「加速再生能源發展」獲得52.5%的民意支持;其次是「調整電價至合理價格」、「減少電力使用需求」,「使用核電或增加供電來源」僅佔6.9%,核能並未獲得多數民意支持。
在用電限制方面,杜文苓指出,有一半的民眾贊成,政府應限制高用電產業的耗電量,以減緩氣候變遷,但也有43%不同意,其中同意的民眾以30到50歲的女性、支持民進黨為主;不同意的民眾以50歲以上的男性、傾向國民黨為主。
此外,調查結果也發現,目前僅有8.2%的住家屋頂已裝設太陽光電板,但有高達49.4%的民眾願意安裝,值得政府與社會各界注意,並協助有意願的民眾儘速安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