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利正處在千年罕見的大旱中,森林野火因此難以撲滅。智利政府指出,上周開始延燒、燒毀27萬公頃土地的森林大火,可能演變成有史以來最致命的火災。
極端氣候導致的損失與損害越來越嚴重,美國聯邦政府為評估極端氣候造成的影響,透過人口普查局統計因天災流離失所的人數,結果指出,光去年就有超過300萬人民遭到疏散,成為氣候難民。
哈佛法學院律師表示,政府不只要做氣候難民的人口調查,也應當盤點氣候難民的需求與困境,以給予適切協助。評估極端氣候對人權的衝擊,如今是國際趨勢,台灣政府除了規劃淨零轉型政策,也必須兼顧氣候正義、啟動相關調查與評估。
全球淨零轉型過程中,刺激技術創新:美國將畜牧場糞便轉為能源的投資,在過去幾年快速增加。然而環境團體擔心畜牧場因此擴張,製造更多甲烷。
減碳如何從生活中做起?環保署公布6821家業者響應「綠色辦公」的成效,去年一共減少約30萬噸二氧化碳排放,相當於775座大安森林公園1年的碳吸收量。綠色辦公的效應必須擴張到六千多家企業以外,因此環保署承諾制定「綠色辦公參考手冊」,彙編示範案例供各界參考,並訂定「辦公場所環保標章」,讓綠色辦公成為新守則。
乾旱使森林大火燒不停,智利可能面臨史上最致命的火災
【Guardian】智利消防隊員正在努力阻止森林大火,智利當局警告,持續炎熱乾燥的天氣,會加劇災情,可能成為智利近代史上最致命的火災。
去年,世界氣象組織(World Meteorological Organization )稱智利正在經歷「劇烈乾旱」(mega drought)——長達十多年的乾燥天氣,是一千年來持續時間最久的一次,已造成嚴重的缺水危機、不利於減緩火勢。
南半球夏季的熱浪和強風,也導致森林大火迅速蔓延。這場森林大火已經燒毀了270,000 公頃的土地。截至2月6日,大火在智利中南部造成24人死亡;智利國家林業公司上周指出,共有275處火災,其中69處正在撲救中。
(原文:Chile firefighters battle blazes amid warning that wildfires could get worse)
美國政府估計,去年超過300萬人因天災迫遷
【E&E】根據美國人口普查局的調查,過去一年有超過300萬成年人,因自然災害被迫撤離家園,佔美國成年人口的 1.4%。統計的出爐,顯示聯邦政府正努力評估颶風、洪水和其他極端氣候事件導致人民被連根拔起的情形。
調查指出,大多數人都是短期面臨流離失所,近40%的人在疏散一周內返回家園。但數據顯示,大約16%的人從未返回家園,12%的人離開家園超過六個月。許多永久流離失所的人是身心障礙人士,隔離和食物短缺,使他們陷入生存危機。
哈佛法學院律師珀爾斯(Hannah Perls)表示,聯邦和州政府官員應分析人口普查數據,以掌握「流離失所的範圍和規模」,以及無法重返家園的人們的困境、脆弱族群在疏散期間的需求。
(原文:Census: Disasters displaced more than 3M Americans in 2022)
用糞發電、純化天然氣,畜牧業也能「掏金」
【環境資訊中心】過去大家對畜牧場糞便避之唯恐不及,不僅惡臭、還會產生溫室氣體甲烷。但近年,它化身為沼氣發電的來源,還可純化為再生天然氣(RNG),成為商界大熱門。RNG除了當作一般天然氣販售外,還因減少甲烷排放而多了一筆環境補貼,糞便成為外媒筆下的「褐金」(Brown gold)。
《衛報》報導,美國將糞便轉為能源的投資在過去幾年快速增加。加州、威斯康辛州和紐約州等畜牧發達的州特別明顯。去(2022)年美國通過《降低通膨法案》(Inflation Reduction Act),祭出多項獎勵再生能源與減碳措施後,這項生意更加熱門。
以加州為例,2022年底就有超過100個由公共資金支持的糞便厭氧消化設施正在興建,即將加入營運。而2021年全美畜牧業與農業的RNG設備(含規劃中與已營運)比前一年增加了36%以上。
不過,隨著RNG越來越熱門,環境與氣候團體擔心可能引起的反效果。畜牧場的甲烷主要來源有兩個,一是糞便、二是牛打嗝。根據《衛報》,在加州這兩項產生的甲烷排放大致相同,而RNG只能利用糞便的甲烷。換言之,還有一半的甲烷問題並未解決。
(原文:便便大熱門:畜牧糞便化做「再生天然氣」價更高 殼牌、BP加碼投資)
「生物可分解」塑膠不環保 環署推禁令
【環境資訊中心】標榜「生物可分解」的PLA塑膠杯,外觀與PET塑膠相似,但分解條件特殊,目前多只能焚化。環保署2月3日預告修正「免洗餐具限制使用對象及實施方式」,正式將PLA認定為塑膠免洗餐具。2023年8月起,公部門、學校、百貨公司等八大場所將不得提供PLA材質的杯、碗、盤、碟、餐盒,業者若提供PLA或其他材質塑膠餐具,將處1200元以上、6000元以下罰鍰。
俗稱「生物可分解塑膠」的PLA材質塑膠,由植物澱粉發酵成乳酸聚合製成,可在特定溫度、濕度下由微生物降解,但在一般海洋、土壤環境難以分解。這種新型材質近年廣泛作為一般塑膠的替代品,運用在免洗餐具、包裝盒、生鮮托盤,回收標誌編號為7(並標註PLA)。不過,台灣幾乎沒有相應的堆肥處理設施,PLA多只有焚化一途。
PLA和PET塑膠外觀相似,材質差異卻很大。環保署回收基管會第三組組長連奕偉解釋,塑膠處理廠多利用「浮除法」分選塑膠料,但PLA和PET比重相近,都會沉入底部、難以區分。此外,PET的再利用也常見紡織品,若混入熔點不同的PLA,抽出來的紗容易斷掉。相較於純PET可再製為服飾,混有PLA的短纖維紗只能做成玩具填充綿、便利商店網袋,再利用價值低。
(原文:環署啟動PLA禁限用第一步 餐廳、速食店8月起禁生物可分解免洗餐具)
環保署將推「綠色辦公」標章
【中央社】環保署公布6821家業者響應「綠色辦公」的成效——2022年節省3.3億度電,相當於7.8萬戶家庭1年的用電量;並節水15.3萬公噸,相當於54萬人1天的生活用水量;以及節省3萬4000公噸汽油用量;綜合以上,共減少約30萬噸二氧化碳排放,相當於775座大安森林公園1年的碳吸收量。
環保署副署長沈志修指出,綠色辦公的做法多元,包含使用環保標章空調、汰換半數以上LED燈具、辦公區域用水設備使用或汰換為省水產品與裝置等。有屋頂的業者,也可以架設太陽光電設備。
環保署承諾制定「綠色辦公參考手冊」,彙編示範案例供各界參考。此外,環保署將訂定辦公場所環保標章規格標準,完備綠色辦公相關驗證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