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也有看見最近一連串歐洲美術館遭環保團體闖入抗議,潑灑不明液體、靜坐的國際新聞嗎?大多數名畫都被玻璃箱嚴格保護,並未真的遭破壞,但「看似激烈」的行動,仍然掀起各界正反討論。在民主發展相對成熟的歐美社會,人們經常以亞洲難以想像的方法進行陳情抗議,從本次潑漆,到過往的大規模罷工、癱瘓鐵路交通等,這些抗議者們在想什麼?背後往往有其原因。
當氣候變遷對糧食供應、偏鄉居民的生活與健康造成影響,長期關注本議題的環保團體宛如熱鍋上的螞蟻,被迫選擇更強硬的方式,希望讓全球正視他們的訴求。
不論富比世雜誌最新揭露的全球氣候經濟損失,或者台灣延宕多時的碳費制度,美國會最新提出的植樹法案。氣候變遷對富人、窮人、富國、窮國的全面性影響以成Covid-19疫情趨緩後的各國最大難題。了解這些破壞,再看看這些環保人士們為何憤怒?正是我們期待與讀者一起討論的初心:莫忘不平等、包容異見,才是達成永續的基礎。
美術館名畫屢遭抗議 你知道這和氣候變遷有關嗎?
【環境資訊中心】番茄汁、薯泥、巧克力蛋糕⋯⋯肅靜的藝術展示廳裡,一幅幅世界名畫前,是近期歐洲氣候行動的抗議場域。短時間一連多起朝名畫潑灑食物的抗議事件,引起全世界關注。有媒體以「攻擊」事件形容這一連串的行動,但當事者認為,沒有任何人受傷,更重要的是大眾能不能聆聽他們的訴求。大多行動成員所屬的環保團體Just Stop Oil、環保組織Last Generation,以「戲劇性的抗議活動」向國際基金會申請到補助,而大部分旁觀者好奇的是,這真的有效嗎?
英國民調公司YouGov最新調查,Just Stop Oil一系列的抗議活動確實增加了英國願意採取氣候行動的人數。未來願意採取氣候行動的人,三週內增加到11.3%。而針對Just Stop Oil「停用化石燃料」的訴求,更有58%的英國成年人支持。成員施奈爾表示,他們確實熱愛藝術,然而藝術只有在人們觀看時才有價值。「如果人們每天都為了水與食物在奮鬥,那幅畫還會有什麼價值?」
(原文:番茄汁、薯泥、巧克力蛋糕 戲劇性氣候抗議席捲歐洲 他們所為何來?)
英國權威醫學雜誌最新研究:氣候變遷已成全球傳染病推手
【英國刺胳針醫學期刊】根據醫學界最新研究,2000-04 年至 2017-21 年間,與高溫相關的死亡人數增加了 68%。因為氣候變遷正在影響傳染病的傳播力,增加人類發現新型疾病,以及面臨大規模流行病的風險。如今都市沿岸水域越來越適合弧菌病原體進行傳播,科學家舉例,從 1951-60 年到 2012-21 年,美洲部分地區適合瘧疾傳播的月數增加了 31·3%,非洲部分地區增加了 13·8%,登革熱傳播的可能性也增加了 12 %。
升溫與海平面上升兩大因素,導致南美洲、亞洲和非洲許多氣候脆弱地區的衛生系統供不應求,也讓「誤診」和「管理失衡」這兩種人為疏失的頻率上升。與此同時,住在氣候影響最劇烈地區的居民們原先將「公衛系統作為防範氣候變遷的第一道防線」,但全球公衛系統因COVID-19大流行而一度崩潰,這些氣候難民的健康需求因此遭忽略。如今能源、戰爭、通貨膨脹造成醫療資源稀缺,又進一步衝擊著公衛系統的穩定性。
(原文:The 2022 report of the Lancet Countdown on health and climate change: health at the mercy of fossil fuels)
氣候變遷如何造成經濟損失?富比世雜誌說,二十年間16兆產值蒸發
【富比世雜誌】研究人員發現,對於世界上最富裕的國家來說,極端高溫造成的經濟損失佔人均 GDP 的 1.5%,這些國家通常是全球暖化的頭號兇手。歐洲央行便曾為此呼籲:「氣候變遷造成的成本損失,其實遠高於綠色轉型。」但問題不止於此,許多貧窮國家因氣候變遷造成的損失更大,約佔了人均 GDP 的 6.7%,而且其中多數國家「並非造成氣候變遷的主要原因」,對氣候變遷衝擊的抵抗力也較差。
根據日前《科學進展》雜誌發表的另一項研究,自 1990 年代初以來,因氣候變遷出現的極端熱浪現象,已使全球經濟損失至少 16 兆美元,這一負擔不成比例地落在了世界「最貧窮和污染最少的國家」身上,如今國際間正不斷爭論著,誰應該為全球變暖的後果買單?
(原文:Heat Waves Driven By Climate Change Have Cost The World $16 Trillion Since The 90s)
台灣淨零碳排只聞樓梯響 碳費該用在哪?環團呼籲氣候正義優先
【聯合報】目前溫管法修法草案當中,氣候相關政策的最高協調機關為行政院永續會。環境權保障基金會研究員林彥廷說,碳費目的是落實氣候正義跟汙染者付費原則,讓費率維持相當的基準,收入分配給綠色、公正轉型,乃至於地方治理、公民參與等領域,未來收費後要有良好的監督機制。
林彥廷說,更重要的議題是「碳費要用在哪裡」,環保署過去強調會使用在減碳或調適工作上,但與其將基金優先分配給排碳大戶做減碳,更應該廣泛用於公正轉型或調適,在氣候變遷、淨零碳排的過程中,才不會讓弱勢更為弱勢。
十年十二億棵樹救大地 美國會提「植樹法案」
【TVBS】為了對抗毀林危機,美國計畫在未來十年種植12億棵樹、重建林地;而紐約市海岸社區則正進行大範圍的填沙計畫;全國各地加強氣候防災,因為大自然的反撲不只發生的越來越頻繁,強度也不斷增強;上個月遭颶風伊恩重創的佛州西岸,美國農業部估計經損高達十多億美元;至於遭到乾旱打擊的密西西比河航運,大豆運費自七月起已大漲300%。
為了重建林地,國會兩黨通過「再植法案」(REPLANT ACT),將提供資金和資源,計畫在未來十年在全國上下種下12億棵樹。這項計畫也將創造近五萬個工作崗位。美國林務局森林和牧場管理主任萊特爾說:「再植法案改變了遊戲規則,真正讓我們能夠解決野火問題、應對氣候變遷,並解決重新造林積壓的工作。我們將擴大我們的作業,僱用更多的人做事。」
(原文:氣候變遷加劇 美種12億棵樹、籲遷離海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