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 height="1" width="1" src="https://www.facebook.com/tr?id=1398237490604710&ev=PageView&noscript=1"/>
首頁 環境 氣候危機 都市氣候難民
文山社區為極端氣候做準備,氣候治理從公民開始
  • 標準
  • sdg
  • sdg

文山社區為極端氣候做準備,氣候治理從公民開始

2022-10-24 記者/周妤靜

「我們這樣的高地社區,居然也會淹水!」明興里里長鄢健民說,明興里社區不在水利署公告的淹水警戒範圍內,五年前的淹水事件,連災防中心的專家都感到意外。

明興里位於台北市文山區,社區北側與郊山興隆山相依。氣候變遷導致的強降雨,使明興里不尋常地發生水患,住在順向坡腳的居戶更擔心土石崩塌。

為預防更嚴重的災損,明興里里長鄢健民發起「海綿社區」的願景,籌措經費將閒置游泳池改造為容積兩百噸的滯洪池,並在上方鋪設透水鋪面,兼顧綠化。

滯洪池旁有一塊大型儀表板,分別呈現柏油鋪面及透水鋪面的溫度。在太陽直射的正中午,透水鋪面的溫度比同區的柏油路低了八度,展現社區的調適成果

明興里將閒置游泳池改造成滯洪池,上方使用透水鋪面的設計,除了幫助社區降溫,也兼顧綠化環境。記者陳靖宜/攝影

明興里的溫度儀表板上,分別呈現柏油鋪面及透水鋪面的溫度,透水鋪面明顯為社區降低溫度。記者陳靖宜/攝影

一般民眾容易將淹水、極端高溫視為獨立事件。文山社區大學校長鄭秀娟表示,她從十年前開始在文山區推動氣候教育,鄢健民是其中一位資深學員,對氣候變遷早有關注。

如果沒有成災,民眾更不容易對氣候危機有感。同在文山區的萬和里里長吳祚榮說,「沒受災害,住戶(對氣候變遷)是不知不覺,有時候還覺得是危言聳聽。」他傳達防災資訊時,甚至擔心挨罵,因為災害預測可能導致房價崩跌。

萬和里里長吳祚榮告訴我們,過去颱風的強降雨曾造成社區水災,因應極端氣候的未來,社區建設更需要把氣候變遷因素考慮其中。記者陳靖宜/攝影

萬和里的里長吳祚榮與里民共同打造雨水回收系統,除了儲備臨時用水,也能用來灌溉屋頂的空中菜園。記者陳靖宜/攝影

「其實有災難的時候,黃金時間內還是要靠社區自救。」鄭秀娟說,里長、里民才知道社區內脆弱人口、高齡族群住在哪裡,有機會即時救援。而文山社大的任務是透過課程、工作坊,不斷提醒社區居民為天災做準備。

鄭秀娟舉例,文山社大從十年前開始鼓勵社區建制雨水回收系統,去年台灣發生「百年大旱」,儲水行為有如先見之明。

近年台北市不斷出現破紀錄高溫,文山社大也帶領社區居民在公園綠地、人行道、店家量測氣溫,繪製屬於社區的「酷涼地圖」——一條民眾可調適高溫的路線和避暑點。她強調,「氣候變遷聽起來離我們很遠,但我們在社區裡面並不是無能為力。」

文山社大校長鄭秀娟(左)和明興里里長鄢健民(右)共同合作,將氣候調適的觀念帶入社區,從里民發起實際行動。記者陳靖宜/攝影

不過,該如何證明社區的氣候調適真有其效?

由台大師生、中研院研究員共同組成的「台大系統舒適度+」團隊,設計出「微型感測計」,功能相似於偵測PM2.5的「空氣盒子」,可以感測戶外或室內的溫濕度、空氣品質。

團隊顧問、台大氣候變遷與永續發展學程兼任助理教授鍾明光表示,微型感測計的技術成本不高,尺寸如面紙盒,容易佈建在社區內;監測數據所延伸的「環境舒適度指標」,是民眾關注身體狀況、調節冷氣的依據。

「台大系統舒適度+」與台大校園附近的大學里合作,在社區綠地安裝微型感測計。鍾明光說,由監測數據可見,綠地的溫度比隔壁街區少了0.5度,更多民眾因這項數據支持社區綠化。

台大氣候變遷學程講師鍾明光表示,都市人應該更在乎氣候治理與氣候行動,避免生活環境惡化。記者陳靖宜/攝影

台大氣候變遷學程講師鍾明光領學生設計「微型感測計」,安裝在社區綠地,可偵測戶外溫濕度、空氣品質,並將數據公開在網路上供全民查詢。記者陳靖宜/攝影

「空汙和熱島效應是你看不到的。」鍾明光說,當極端高溫「可視化」,居民才知道要暫停戶外活動,對於氣候與環境的變化產生知覺。他表示,每個國家都有超過一半的人口聚集在都市,在都市化、人口密集的情況下,都市人應該更在乎氣候治理與氣候行動,避免生活環境惡化。

「都會區的人口密集,發生一次災害,損失就非常大。」鄢健民表示,氣候變遷的影響範圍越來越廣,不再只有靠山、靠海的居民會受到影響,都市人一樣要對氣候變遷有所警覺。

極端氣候下,人類還有選擇嗎? 前進COP27——聯合國氣候峰會全系列報導

給我們一個支點,我們就能推動台灣前進!
您的捐助,成就願景工程基金會日漸茁壯的一股動力!!

贊助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