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幾歲,你都有權利表達自己的意見。」十六歲的瑪雅說,在格陵蘭,即使是七歲的孩子都認識氣候變遷。
瑪雅・納圖克・羅曼・弗萊舍(Maya-Natuk Rohmann Fleischer)紮了一頭乾淨的馬尾,瀏海整齊地往後梳,露出高聳飽滿的額頭,年輕明亮的臉龐顯得更大方、更有自信。她穿著黑色圓領T恤,上面寫著「NAKUUSA」幾個大字。
「NAKUUSA」是聯合國兒童基金會丹麥分會與格陵蘭政府的長期合作計畫,致力於提升格陵蘭兒童、青少年的各項福利,每年舉辦一次格陵蘭兒童議會,討論教育、社區、身分認同等各種重要議題。孩子們可以暢所欲言,透過辯論及溝通產出正式決議,最後提交給政府,讓「年輕的聲音」發揮影響力。
今年是第十二年舉辦格陵蘭兒童議會。四月之下的西岸大城伊魯利薩特,孩子們聚精會神腦力激盪,思考「格陵蘭該怎麼做,才能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
瑪雅也是兒童議會成員,她說,今年議會關注焦點是氣候和永續發展,「因為我們在格陵蘭的確看到了氣候變遷」,在做出行動前,要先透過教育,讓孩子了解氣候變遷的後果,並且有機會討論及發表意見,這個過程相當重要,他們因此得以受到尊重。
瑪雅說,格陵蘭天氣本來大多時候都很舒服,但開始出現異常現象,去年嚴重乾旱,沒有雨也沒有雪,今年則不斷下雨;近來冰山加速融化,可有時反而出現極端的酷寒低溫,相反的,地球另一端卻可能有孩子住在熱浪侵襲的地方。
這也是瑪雅開始關注氣候變遷的原因,看到許多孩子的生活環境因此變得糟糕,她渴望追求更多知識,以及「可以如何做得更好?」擔心如果再不行動,未來將演變為更嚴峻的狀況。
「格陵蘭的氣候變遷肯定變得更危急了。」瑪雅說,孩子們很擔心接下來可能發生的事情,「動物怎麼辦?人們該怎麼辦?經濟收入會不會受到影響?這也關乎整個文化,因為文化就是建立在自然之上。」
瑪雅回憶這幾年她看到的現象,有些房子因為永凍土解凍而毀損,也發生了許多次的風暴、甚至海嘯,部分居民被迫搬遷,整個城市的收入因此減少。
格陵蘭的孩子也曾響應過「Fridays for Future 」氣候大罷課。瑪雅說,這裡有許多兒童跟青少年關注氣候變遷,用各種行動來表達意見,而且氣候教育在格陵蘭具有強制性,是每個孩子在學校的義務。
「但我們不只是坐在課堂聽老師說話」,格陵蘭的氣候教育課程積極、豐富又有趣,有一次學校讓所有孩子走到戶外,「收集愈多垃圾愈好」,最後再親手用垃圾製作成美麗的大型作品或雕塑,讓孩子對環境有不一樣的認識角度。
瑪雅說,在格陵蘭連七歲的孩子都認識氣候變遷,這讓人開心又自豪。
人們還有必要作出更積極的減碳作為,瑪雅說,格陵蘭需要研究各種氣候現象的來龍去脈,再找出具體、可實踐的措施,想辦法減緩氣候變遷的速度,「我們所有人,尤其是政治家,必須選擇更環保的永續行動。」
台灣與格陵蘭的孩子都住在島嶼上,瑪雅說,台灣孩子也應該學習更多氣候變遷知識,藉此了解嚴重性,而且「簡單的小事可以帶來巨大的改變」。
瑪雅希望,更多國家的教育系統應該努力發揮創意,引導孩子學習氣候變遷,「這就是我們在格陵蘭所嘗試的事情」,每個孩子都有權利活在更好的環境。
「畢竟,孩子就是未來嘛。」瑪雅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