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 height="1" width="1" src="https://www.facebook.com/tr?id=1398237490604710&ev=PageView&noscript=1"/>
首頁 環境 氣候危機 減碳限時賽
不產油的台灣,低碳是機會 企業也要提「淨零路徑圖」
  • 標準
  • sdg
  • sdg
  • sdg

不產油的台灣,低碳是機會 企業也要提「淨零路徑圖」

2022-04-22 記者/蘇彥誠
面對2050淨零碳排的趨勢,全球企業都像加入限時賽,趕不上法規或供應鏈要求就淘汰。台灣許多中小企業連第一步「碳盤查」都沒做,要如何迎戰這場生存遊戲? 願景工程基金會與經濟日報共同製作「減碳限時賽」專題報導,剖析產業現況及實戰指引,陪伴產業走過轉型陣痛期。

國家減碳需要路徑圖,企業同樣需要。去年歐盟提出「碳邊境調整機制」、今年台灣金管會也發布「上市櫃公司永續發展路徑圖」,碳盤查頓時成為企業必考題。

台灣數位企業總會理事長陳來助提醒,碳盤查只是第一步,若企業沒有路徑圖,拿到碳盤查認證後,依然不知下一步。

陳來助說,中小企業急著做碳盤查,因為有兩列火車同時衝過來:一是法規要求,二是國際品牌陸續宣示碳中和,要求供應商開始減碳。

歐盟明年開始要求業者輸入五類產品時必須申報碳排;2026年開徵碳關稅。金管會也從明年開始要求上市櫃公司揭露碳排,逐年推進,2027年前全體上市櫃公司要完成碳盤查並通過查證,包含子公司。

碳盤查變成必考題,不少企業主急著找顧問、取得碳盤查認證。陳來助指出,企業若只想拿到碳盤查證書,卻未畫出減碳路徑圖,即使拿到證書後,也不知如何走下一步。為此,他去年底開辦「零碳大學」,協助中小企業找出減碳路徑。

陳來助建議從未做過盤查的中小企業,先從「能源管理」入門,接著進行「組織碳盤查」,最後才做「產品碳足跡盤查」。企業做完能源管理驗證(ISO 50001)就能找出內部高耗能處,著手改善後,通常可省下3到5%電費,效益很明顯。

碳中和步驟

中經院綠色經濟研究中心研究員劉哲良說,中小企業面對減碳壓力,勢必會感到焦慮。

他建議企業淨零轉型可分四個階段:首先進行碳盤查,了解企業碳排量;第二是根據盤查結果,找出排放熱點,進行減排;第三是針對剩餘排放量,買碳權進行抵換;最後才是使用負碳技術,但目前成本仍然太高。

陳來助認為,中小企業減碳前「先了解全貌」很重要。

很多人一想到減碳就是買綠電,但企業還沒做碳盤查就急著買綠電、甚至買碳權,這是一大盲點;沒做盤查,就無法找出熱點進行減排,此時光靠買綠電或買碳權,未來公司只會越買越多。

不產油的台灣 低碳是機會

KPMG安侯永續發展顧問董事總經理黃正忠則呼籲企業「換個角度解讀數字」。

他表示,碳盤查如同會計系統,是一套用來衡量減碳成果的共通語言,讓低碳經濟得以被量化;企業思考減碳路徑時,眼光應該超越數字,必須要有「戰略」。

他解釋,未來控制碳排量對企業而言,只是很基本的事;企業要把眼光放更遠,思考如何找到低碳經濟中的新角色,「不要只看到限制面,還要看到發展面,兩個角度完全不同」。

黃正忠舉例,台灣不是產油國,但是未來的低碳發展剛好就是不靠一滴油;同樣地,過去台灣不擅長製造內燃機,「偏偏未來的汽車就是沒有內燃機。」

台灣面對低碳轉型充滿機會,企業規畫路徑圖時,別只是為了應付法規或供應鏈要求,更應把握機會,藉此描繪未來的戰略與藍圖。

【減碳限時賽】數位專題

給我們一個支點,我們就能推動台灣前進!
您的捐助,成就願景工程基金會日漸茁壯的一股動力!!

贊助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