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 height="1" width="1" src="https://www.facebook.com/tr?id=1398237490604710&ev=PageView&noscript=1"/>
首頁 教育 新課綱 救科技 小國也能做大事
芬蘭老師前線觀察 會教比設備重要
  • 標準
  • sdg

芬蘭老師前線觀察 會教比設備重要

2019-08-07 聯合報/記者郭錦萍/芬蘭報導

台灣一○八課綱八月上路,除了國高中要開資訊課,小學階段則要求將資訊融入各科,台灣老師未來該怎麼教?目前擔任芬蘭赫爾辛基國際學校科技總監的陳巧茵認為,老師的培訓比設備更重要,有會教的老師,設備才有意義。

陳巧茵在芬蘭工作三年,之前在香港八年,在兩地都是負責全校(幼稚園到十二年級)的科技資訊課程規畫和硬體設備整合。

她解釋,融入教學說來容易,實則是個大工程。芬蘭的模式是,早在前一年,她就會先和老師討論未來一整年要教那些內容、那些主題在各科目間如何串接。低年級的課都還算簡單,愈高年級就更複雜,例如「要離家十天,如何為家中植物定時澆水?」這會涉及數、理、化,和許多統計和計算。

6660094.jpeg.jpg

所以,不同科目的內容那些要先上、如何銜接、教室安排等,要花很多時間討論,老師利用下課開會,例如下午三時半至下班前的時間,重點是芬蘭老師不必做行政工作、不必改作業。

陳巧茵說,近年很多人來學「芬蘭教育」,其實很多台灣有的問題,芬蘭也有,例如偏鄉小校老師少、受訓一趟千辛萬苦,新課綱剛上路時狀況多多。不同的是,芬蘭老師的社會地位高、自我學習動機也高,教學品質一流,而且只要負責教學,不必像台灣老師要負擔很多教學以外的工作。

陳巧茵強調,談科技融入教學,老師若沒有清楚的整合概念,很難教得有系統,所以老師的培訓極其重要。以前可以單科一套方法教廿、卅年,但未來,英文老師可能要知道如何和化學一起上、數學科要結合體育等。從行之多年的教學方法,轉變到「用科技融入各科教學」,不可能受訓一、兩天就辦得到,這對很多老師等同重建教學技能。

她說,台灣現職培訓常是一年上個三、四天的課,但若講師教得不好或沒有學到重點,受訓的老師浪費只是幾天時間,但學生浪費的就是一整年。新課綱上路,最應該關切的,不是資訊老師夠不夠,而是其他科老師準備好了沒?

看更多報導:新課綱 救科技

本文由聯合報系授權轉載

給我們一個支點,我們就能推動台灣前進!
您的捐助,成就願景工程基金會日漸茁壯的一股動力!!

贊助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