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 height="1" width="1" src="https://www.facebook.com/tr?id=1398237490604710&ev=PageView&noscript=1"/>
首頁 教育 偏鄉教育 偏鄉教育
課輔6人才開班 小校無奈併班成效差
  • 標準
  • sdg

課輔6人才開班 小校無奈併班成效差

2018-06-24 聯合報/記者王彩鸝/採訪

一○三學年度,教育部編列十四點九億元辦理補救教學,全國三四○五所國中小、卅四萬九百廿二人次參加。也就是說,全國有百分之九十九的國中和國小在補救教學,只有百分之一的學校沒補救教學,幾乎是全國都在救!

全國每100所國中小,不到一所學校可確保每個學生能達到基本學力;學習落後的情況,不只發生在偏鄉,都會區的學校也難倖免。

然而,補救教學還存在著「黑數」。「課輔六人才能開班,這很荒謬!」台東樟原國小老師莊雅清說,教育部對補救教學的一些規定,對偏鄉學校很不公平,她帶的二年級只有四個人,必須和中高年級一起開班,落差很大,「補教教學不適合併班。」

偏鄉孩子最需要補救教學,卻設定最低開班人數、一年級也不開班,放學後要把學生留下來課輔,還需要家長簽名同意,這些限制,讓部分亟需課業輔導的孩子,成了漏網之魚。

根據PISA二○一二年的分析報告,台灣學生數學成就的校間及校內差距,高居六十五個國家或經濟體之冠,且低於水準二(無法應付將來出社會生存所需能力水準)比率高達百分之十二點九。學習落差現象若任其發展下去,對國家未來競爭力,是一大隱憂。

因此,教育部一年投入十四點九億元,要來搶救學習弱勢生的基本能力,但成效到底如何?從一○三年二月的補救教學評量成長測驗的統計(見附表)來看,補救教學成效隨著年級增加而遞減。小二學生接受補救教學之後,國語和數學仍不及格的比率分別是百分之廿六及廿三;到了九年級,國語不及格比率達百分之六十五,是小二生的二點五倍,數學不及格比率更高達百分之九十,只有一成學生數學能力被救起來。

為何教育部大手筆經費做補救教學,卻愈補洞愈大?花蓮源城國小老師唐宇新說,沒幾個老師願意留下來,老師也有家庭和孩子要照顧,「我領你的錢照顧別人的小孩,我的小孩誰來顧?」他說,很想把需要補救的孩子全部送到教育部給部長教,車票錢他來出都沒關係。

因為原班老師願意留下的人有限,教育部委託一批參加十八小時研習的「老師」代打。「只受訓十八小時的人,你敢讓他開七四七飛機嗎?」台東桃源國小校長吳正成說,體制外的師資若能把學習落後的孩子帶上來,大可以讓他們來取代正職老師。

宜蘭縣前教育處長吳清鏞說,教育部推補救教學最大的盲點是,要上了一學期之後再做診斷,後35%的學生才做補救教學,學不會的課程累積太多,放學後再留下來補救,都嫌慢了。

「學習落後的問題,不是給老師鐘點費就可解決。」吳清鏞認為,老師教學方法不改、趕進度的觀念不改,發再多鐘點費也沒用;課堂上有效教學最重要,老師上課時要多留意學生的反應、眼神是否茫然,用抽問、隨堂練習,來掌握班上學生的學習狀況,利用下課時間適時補救,而不是等半學期、一學期之後再來補救教學。

本文由聯合報系授權轉載

給我們一個支點,我們就能推動台灣前進!
您的捐助,成就願景工程基金會日漸茁壯的一股動力!!

贊助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