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 height="1" width="1" src="https://www.facebook.com/tr?id=1398237490604710&ev=PageView&noscript=1"/>
首頁 教育 偏鄉教育 翻轉閱讀弱勢
扶弱、扎根 翻轉閱讀不平等
  • 標準
  • sdg

扶弱、扎根 翻轉閱讀不平等

2021-12-13 聯合報/記者潘乃欣、董俞佳、許俊偉/專題報導

弱勢家庭的閱讀資源相對不足,讓上一代貧瘠的閱讀力「世襲」到下一代。根據「國際學生能力評量計畫」(簡稱PISA)最新報告,我國中小學生全球閱讀排名往前,但高成就學生占比翻倍,低成就學生卻不減反增,高、低成就學生測驗分數平均差了八十九分。學者研究也發現,中低社經地位家庭的學童就讀幼兒園年數、持書量,以及父母陪讀次數,都遠不如高社經家庭,但教育部閱讀教育政策拔尖成效卻遠比扶弱顯著。

閱讀高低差 高於港日韓

全球性「國際學生能力評量計畫」最近一次二○一八年發布的報告指出,我國學童在閱讀項目排名全球第十七,略比上次進步,歸功於高成就學生占比從百分之五翻倍提升到一成一,但低成就學生占比也增加二點二個百分點,兩者差距拉大。

進一步分析發現,我國高成就與低成就學生平均測驗分數差了八十九分,全國僅一成二的社經弱勢學生獲得高成就成績,「高低差」比鄰近的香港、日本和南韓等地區高。

14758643.jpg.jpg

高社經家庭 擁閱讀資源

這份PISA報告還指出,全球接受過一年學前教育的幼兒,十五歲時的PISA閱讀能力表現,比未受學前教育者高出廿六分;接受兩年學前教育的幼兒,更比未受學前教者增加四十五分。該結果顯示愈早接受學前教育,閱讀表現愈好。

台灣師範大學人類發展與家庭學系教授張鑑如等人研究也發現,出生在高社經家庭的孩子,不等於天生會讀書,但高社經家庭的五歲學童持有書籍量、父母陪讀時間,約是中低社經家庭的一點七倍;有接受學前教育的五歲幼兒,在認知、語言和身體動作發展上,也顯著優於未受學前教育的幼兒。

偏鄉家庭 近五成沒童書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家醫科醫師陳宥達是台灣展臂閱讀協會理事長,七年前他長駐偏遠山區,發現高達一成八的兒童有發展遲緩問題,遠高於世界衛生組織統計的百分之六到八,也高於全台平均的百分之十。陳宥達說,這些孩子的父母通常要下山工作,由不識字的祖父母隔代教養,沒有共讀習慣的家庭高達七成,家中沒有童書的近五成。

陳宥達說,語言互動刺激太少,增加兒童發展遲緩機率,這些孩子進到青少年後,很可能出現閱讀障礙、連帶著課業表現不佳,影響成年後的情緒表達與社會成就,還可能增加菸酒濫用的機率。

十年計畫 拔尖多於扶弱

長期關注閱讀教育政策的台師大高教深耕辦公室執行長宋曜廷分析,教育部先後執行過十年閱讀計畫,確實有些效果,但拔尖成效多於扶弱,無助於協助弱勢家庭孩子。以台師大自辦科普閱讀競賽為例,雖沒限制參賽條件,但都會區學生年年逾七成,參加人數和表現遠高於偏遠學生。

今天是十二月十二日,為教育部訂的「明日閱讀日」,為翻轉閱讀不平等,願景工程基金會與台師大、聯合報共同倡議,今起兩天推出「翻轉閱讀弱勢」專題報導,深入高社經家庭和偏鄉,直擊孩子們的閱讀資源落差,也實際走訪中小學教學現場,了解教育第一線推動閱讀情況,並報導民間團體如何挹注弱勢家庭閱讀資源。

多名學者和民團呼籲教育部,將閱讀資源向下延伸、扎根,讓學童提前至五歲起接受國民義務教育,且要進一步修改幼兒園課綱,要求各園所教注音符號,提早以學校教育消除家庭資源的不均與孩子閱讀起跑點的不平。

本文由聯合報系授權轉載

給我們一個支點,我們就能推動台灣前進!
您的捐助,成就願景工程基金會日漸茁壯的一股動力!!

贊助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