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 height="1" width="1" src="https://www.facebook.com/tr?id=1398237490604710&ev=PageView&noscript=1"/>
首頁 環境 前進COP 前進COP29
COP29採訪側記/全球大選年後遺症 恐考驗能源政策
  • 標準
  • sdg

COP29採訪側記/全球大選年後遺症 恐考驗能源政策

2024-11-15 聯合報/ 特派記者王惠英、陳熙文/巴庫報導

巴庫「May 28」地鐵站猶如國內的台北車站,是當地市民的匯集中心,完工於一九六七年,地鐵站原名「April 28」,紀念蘇聯政權統治亞塞拜然的日子,直到亞國獨立、改朝換代,地鐵站也隨之正名為五月廿八日,紀念亞塞拜然的開國大日。

氣候峰會上人人都掛有名牌,憑藉名牌可免費搭乘地鐵,讓地鐵上也成了會場的延伸。Brian(化名)說,印尼政府非常重視再生能源發展,尤其雅加達面臨下沉危機,二○五○年,城市部分地區恐將全數淹沒,正進行規模龐大的遷都計畫,新首都被命名為努山塔拉。到時期待全城可用再生能源供電。

不過Brian也表達憂心,印尼今年初才完成總統大選,由原國防部長普拉伯沃獲得勝選,「不知道在他的任內,再生能源的政策會不會延續?」其實Brian的憂心也反映峰會上許多代表的心情。

根據統計,今年共七十六國進行領導人或國會選舉,影響全球過半人口,也代表許多政策的延續性正面臨考驗。更有甚者,不少國家的緊繃選情引發對立的後遺症,其國內政治的動盪也衝擊各國對氣候變遷的承諾。

例如,歐盟執委會主席范德賴恩的缺席,即是因為下一屆執委正在準備通過歐洲議會的人事同意權投票,她必須與其他黨派協調,確保新政府盡快就位;德國總理蕭茲也因國內爆發政治危機,必須留在國內,準備明年初提前舉行聯邦議院選舉。

今年氣候峰會有已發展國家,與發展中國家無法彼此信任的「內憂」,還有各國陸續完成選舉,正處於交接磨合期的「外患」,能不能順利達成既定目標,成了大家的疑問。

(本文由聯合報系授權轉載)

完整內容全收錄於【前進COP29|團結一致,共創綠色世界】報導專區

cop29文尾

給我們一個支點,我們就能推動台灣前進!
您的捐助,成就願景工程基金會日漸茁壯的一股動力!!

贊助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