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在雙北的孩子,捷運搭個幾站就能參加一年一度的「台北國際書展」,甚至不需大人陪同;生活在偏遠地區的孩子,光移動到台北市,就要花上半天、破千元的預算。
贊助偏鄉學生到外縣市參訪、戶外教學,看似是最直接填補城鄉差距的做法。位於屏東縣車城鄉的車城國小,卻在拿到「台北國際書展」針對偏鄉學生提供的食宿、交通、保險費贊助後,「墊高」學生到台北看書展的門檻——孩子得先通過老師的面試、共同籌劃旅程,才能前往。
「孩子不是被我們推著走的,要讓孩子跟著我們一起走。」車城國小圖書教師盧美蘭是策劃這次台北遊學的老師之一。她解釋,學生有意願參與是最重要的,參與越深,得到的成就感也越多。
盧美蘭提議安排面試時,其實戰戰兢兢,擔心家長抗議,或者沒有學生報名。想不到報名人數多,錄取率只達二分之一。甚至有家長告訴老師,活動期間家裡有事、孩子不能去,還是希望孩子能參加面試,當作學習。
老師們最終錄取車城國小本校、射寮分校及溫泉分校共26個學生,接著建立Google Classroom群組與學生討論北上行程,規劃購書計畫。
車城沒有書局,當地許多小學生沒有買書的經驗,第一次買書就在台北國際書展,用校友樂捐的購書金替學校圖書館增加館藏。盧美蘭在書封貼上學生的名字,作為推薦人,在周會時間向同學說明為什麼推薦這本書。
從面試安排、行程規劃,一直到行程結束後舉辦分享會,七位老師長達三個月的午休、晨間時間,都為此忙碌。
盧美蘭認為這趟旅程的目的是「教孩子珍惜」,也試著解決偏鄉老師共同的煩惱:在偏鄉學生接受來自各方的贊助後,如何激發他們的好奇心與熱忱、投入「得來不易」的旅程。
盧美蘭在屏東縣偏遠地區任教超過十年,這十年來「偏鄉優先」的觀念形成,許多政府機關、公益團體都主動贊助偏鄉學生到外地參訪。以前盧美蘭覺得要推著所有孩子參加,「把整台遊覽車塞滿」。
但她發現,當這些活動不再珍稀,孩子臨時不能參加也不會告假,「連自己有報名都不知道」。盧美蘭說,書展活動是「新的起點」:未來,學校將仔細過濾政府及公益團體的計畫,確認孩子的學習需求、讓教師做好教學準備,再與孩子一同出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