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未成年孩子也是「家庭照顧者」,失去童年,也失去受教權。教育部長潘文忠5月17日在立法院指出,「辨識是第一個關鍵」,學校必須有能力找出校園中的年輕照顧者;教育部將與衛福部討論,在三個月內提出「辨識兒少照顧者指標」、「評估兒少照顧者需求量表」,供各校導師參考。
潘文忠表示,學校是最頻繁接觸兒少照顧者的場域,除了提供學生心理輔導,也有義務幫助學生對接長照資源。
政府終於站出來,孩子不必獨力承擔長照
願景工程在今年兒童節推出〈看見年輕照顧者〉專題報導,盼政府、社會及早看見兒少照顧者的困境,主動提供支持,以守護孩子的未來。立法院教育及文化委員會5月17日針對「兒少照顧者權益保障」,質詢教育部部長潘文忠、衛福部政務次長李麗芬。
「長照是家庭成員的義務還是勞務?」立委林宜瑾向李麗芬提問。李麗芬回應,家庭成員透過互相照顧維持情感維繫;但當家庭出現照顧困難,「國家有責任介入」。
李麗芬表示,為避免孩子承擔過多家庭照顧,長照服務體系於家庭訪視時,若發現18歲以下的兒少照顧者,將運用「關懷e起來」通報平台,連結學校關心個案;並由社會福利服務中心提供福利諮詢、補助、物資、協助就醫、諮商、長照等資源,保障兒少照顧者的就學權益、人際互動及生涯發展。
林宜瑾強調,政府、社會大眾必須意識到長照的勞務性質,照顧者也需要周休二日,否則家庭照顧品質和學生的受教權、健康將受到雙重剝削。
立委范雲指出,教育現場的老師心有餘而力不足,不知道如何紓解學生的長照壓力。她建議教育部調查兒少照顧者的需求、發展兒少照顧者的照顧負荷量表,以協助對接衛福部的長照資源。
台灣有多少兒少照顧者?立委籲教育部統計人數、擬定對策
立委陳培瑜曾擔任教師,她認為教師可透過「入學報到資料表」了解學生的家庭狀況,藉此發現兒少照顧者。陳培瑜也提醒,「最乖的孩子,也許是受傷最重的孩子。」當學校只關注有問題行為的學生,很可能漏接了兒少照顧者。
潘文忠回應,教育部有統計來自脆弱家庭的學生人數,但兒少照顧者不完全來自脆弱家庭;立法院教文委員會這場會議「確實幫助教育部注意到兒少照顧者」,過往教育體系支持的是經濟弱勢、學習弱勢的孩子,未來也需要針對兒少照顧者提供協助。
立委鄭麗文建議,教育部應建立師生對兒少照顧者的同理心,避免歧視;立委陳秀寶說,藉著修正《學生輔導法》補足學校專業輔導人力,才能給予兒少照顧者充分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