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 height="1" width="1" src="https://www.facebook.com/tr?id=1398237490604710&ev=PageView&noscript=1"/>
首頁 環境 氣候追蹤 願景永續周報
願景氣候Weekly:台灣首宗氣候訴訟開庭;都說要減碳,全球煤電量反增
  • 標準
  • sdg
  • sdg
  • sdg

願景氣候Weekly:台灣首宗氣候訴訟開庭;都說要減碳,全球煤電量反增

2023-04-17 記者/邱怡瑄
小編報告:願景工程基金會持續追蹤「氣候危機」議題,每周一推出「願景氣候周報」,為讀者挑選五則國內外重要新聞,掌握最新進展。以專題式搜集國內外氣候相關報導與新知,五篇文章前後串連,供各位讀者認識氣候議題最新趨勢。

台灣首起氣候訴訟上周開庭,這起訴訟由環保團體和民眾發起,控告經濟部能源局不作為,對用電大戶放水。

全球高溫現象持續中,海洋表面溫度在四月創下破紀錄高溫,變暖的海洋除了加速珊瑚白化、海洋生態劇變,也將形成更多強烈颶風。也有研究指出,全球暖化會使乾旱越來越常發生,特別是會快速毀壞農作物的突發性乾旱。

為了控制地球升溫,多國在2021年《格拉斯哥氣候協議》(Glasgow Climate Pact)中,同意逐步淘汰未減量排放的燃煤電廠。但最新研究顯示,退役速度太慢,按此趨勢全球升溫可能超過3°C。法新社報導則指出,學術發表可能成為暖化懷疑論者的新戰場,許多氣候研究未經嚴格審核就發表,用來煽動人們對氣候變遷威脅的懷疑。

台灣首宗氣候訴訟開庭 環團:用電大戶條款無助減碳

綠色和平於本月12日氣候訴訟開庭前舉行記者會。記者蔡宗儒/攝影

【環境資訊中心】本月12日,台灣第一起氣候訴訟迎來首次開庭。綠色和平、環境法律人協會與四位民眾向經濟部提告,主張「用電大戶條款」太過寬鬆,希望透過司法喚起社會關注,並要求行政機關更積極、嚴格地管制用電大戶。

原告委任律師簡凱倫指出,該條款中的用電大戶門檻,為契約容量5000瓩(kW)以上的用電戶,比《能源管理法》及地方政府列管的「800瓩(kW)以上」還寬鬆。他表示,經濟部沒有把再生能源發電目標納入考量,欠缺嚴謹的研究報告和數據評估,是制定條款的重大瑕疵。

經濟部委任律師則表示,該條款訂定經過座談會、研討會等多次公開會議達成共識,符合立法目的,會再補充會議過程。最終法官宣布「本件候核辦」,會再發公文通知訴訟當事人開庭時間。

(原文:台灣首宗氣候訴訟正式開庭 環團盼司法落實氣候正義

全球海洋溫度創新高 增加極端氣候風險

以美國國家海洋與大氣管理局的數據顯示,紅色與橘色區域的海洋表面溫度高於長期平均值。

【Guardian】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Noaa)的數據顯示,自四月初以來,全球海洋表面的平均溫度為21.1°C,突破2016年創下的21°C最高溫紀錄。科學家警告,未來可能出現更多的海洋熱浪。

根據國際科學團隊的觀測結果,全球數個地區出現中度至強烈的海洋熱浪,包括南印度洋、南大西洋、非洲西北部、新西蘭周圍、澳大利亞東北部和中美洲西部。變暖的海洋將為熱帶氣旋帶來更多能量,可能導致未來颶風強度增加;海洋熱浪也會加劇珊瑚白化,並加速海平面上升。

新南威爾士大學氣候變化研究中心副教授Alex Sen Gupta表示,自 1980 年代以來,海洋表面溫度幾乎是線性上升;但令人驚訝的是,過去三年全球經歷了反聖嬰現象(La Niña),原本預期會抑制地球升溫,但氣候仍很溫暖。科學家也預估今年下半年會出現聖嬰現象,不僅會增加極端氣候風險,也可能創下新高溫紀錄。

(原文:‘Headed off the charts’: world’s ocean surface temperature hits record high

世界越暖 乾旱來得更快

研究指出,氣候變遷使突發性的乾旱在全球越來越普遍,發生速度也越來越快。

【The New York Times】一篇13日在《科學》(Science)期刊發表的研究指出,氣候變遷使突發性的乾旱在全球越來越普遍,發生速度也越來越快。這種突發性的乾旱會在幾周內迅速到來,並在短時間內毀壞農作物生長。

一般來說,熱帶地區較常出現突發性乾旱。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Noaa)的氣候科學家 Andrew Hoell解釋,熱帶地區的雨季足以讓土地和植被保持濕潤,但當降雨突然停止,赤道高溫和多風條件會導致大量水分迅速蒸發。

但該研究的主要作者之一、中國南京信息工程大學的水資源工程學院教授Xing Yuan也指出,受到氣候變遷影響,即使是形成速度較緩慢的乾旱,近年發生頻率也越來越高。

(原文:As World Warms, Droughts Come On Faster, Study Finds

減碳淪口號 全球煤電量不減反增

中國和印度都計劃在今年建造更多新電廠

【Inside Climate News】去年燃煤發電量和燃煤電廠數量持續成長中,專家警告,若該趨勢繼續下去,在本世紀末前,地球升溫可能突破3°C。

長期追踪全球能源發展的全球能源監測組織(Global Energy Monitor)發布研究報告指出,燃煤產能2022年增加19.5吉瓦(GW),足以為1500萬戶家庭供電。這些增加的產能主要來自中國和印度建造的新燃煤電廠,且兩國今年都計劃建造更多新電廠。

發表在《環境研究快報》期刊的研究也指出,各國目前減少使用燃煤發電的速度,不足以實現《巴黎協定》任何一個關鍵目標;除非未來五年內關閉更多燃煤電廠,否則到本世紀結束前,地球可能會升溫3°C以上。

(原文:Earth Could Warm 3 Degrees if Nations Keep Building Coal Plants, New Research Warns

氣候研究可能造假 煽動暖化懷疑論

德國的氣候遊行現場,民眾高舉「1.5度」立體裝置,呼籲全球如果無法將升溫控制在攝氏1.5 度內,地球將面臨關鍵性的轉變。圖/取自 Unsplash

【法新社】科學家警告,有些氣候研究含有錯誤資訊、並未披露利益衝突,且企圖否定是因人類活動引發氣候問題。這些具誤導性的研究未經嚴格審查,就陸續透過同儕審查(peer review)類型的期刊發表,可能被用來煽動人們對氣候威脅的懷疑。

美國的開放科學中心(Center for Open Science)長期致力於美國學術透明度,該中心聯合創辦人Brian Nosek指出,同儕審查的品質不一,且編輯通常很難找到審稿人,審稿時可能錯過關鍵細節。

非營利組織「氣候分析」(Climate Analytics)的科學家Carl Schleussner則認為,被學界詬病的「掠奪性期刊(Predatory Journals)」可能讓這些可信度受質疑的氣候研究,獲得更多發表的管道。

(原文:Climate sceptics sneak unsound research into peer-reviewed journals, scientists warn

給我們一個支點,我們就能推動台灣前進!
您的捐助,成就願景工程基金會日漸茁壯的一股動力!!

贊助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