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戰爭自2022年二月開打,如今屆滿一年,戰事未歇。這場戰爭使人民經歷傷亡與流離,同時引爆歐洲大陸的能源危機。俄羅斯斷供天然氣,作為制裁歐洲國家經濟的手段,導致歐洲能源價格節節高升,能源通膨、能源貧窮議題一一浮出檯面。
歐洲陷入雙重緊急狀態:降低對俄化石燃料的依賴之外,還要正面迎戰氣候危機。於是,歐盟2022年五月祭出「RE Power EU」計畫,歐洲各國也紛紛採取應對措施,以減緩能源價格高漲造成的衝擊。從短期節能,到長期結構、行為改變,歐洲應對能源危機的經驗,可做為台灣執行淨零戰略的借鏡。
歐盟大撒幣,提升能源效率、確立節能目標
歐盟2022年五月提出的RE Power EU目的在加速能源轉型,降低對俄羅斯的化石燃料依賴:在2022年結束前,削減三分之二的需求、2030年前全數停用俄羅斯的化石燃料。計畫的三大目標包括:節約能源、能源供給多樣化、加速再生能源轉型。
RE Power EU計畫與歐盟2021年提出的55套案 (Fit for 55)相輔相成。55套案加速再生能源的部署,同時提升能源效率,目標是在2030年前,降低歐盟溫室氣體的排放量,至少要比1990年的水準低55%。
其中,天然氣用量應減少30% (100bcm),這部分得仰賴能源效率提升。2022年六月,歐盟修正套案中的能效目標,從2020年增加9%,拉高到13%;資金方面,EU Recovery and Resilience Facility (RRF)是RE Power EU的核心,計畫用於綠色轉型的支出可達2,490億歐元,其中29%用於提高能效。
同年七月,歐盟又通過「天然氣需求削減計畫」(European Gas Demand Reduction Plan),目標在2023年三月底以前,自願性減少對天然氣的需求,比過去五年的平均用量少15%。
這份計畫也側重能源來源多樣化、強調各部門節能的重要性。由電力需求來看,歐盟理事會提出,三月底前自願減少10%、尖峰時段強制減少至少5%的目標。各國倡議家戶節電的意識、減少人民用電需求。
強制節電,連艾菲爾鐵塔都提早熄燈
要降低能源負擔,「節流」是最立竿見影的方法,並且要從用量最大的「住」、「行」下手。
歐盟於節能通訊(Save Energy Communication)中指出,在歐洲的家庭和住宅供暖系統中,42%的用電仰賴天然氣,再者是石油的14%和煤3%;運輸部門則有93%的能源使用來自化石燃料,航空、鐵路及公路組成的交通網,都耗費大量能源。因此住宅及運輸便成了短期實現節電、降低冬季能源供應風險的關鍵部門。
建築與公設方面,多國政府強制公部門、鼓勵私部門的室內空調,從原先的20多°C調降到19°C,減少暖氣的使用。原先供應溫水的公共設施如游泳池、洗手台也必須調降溫度甚至停供溫水。
街道上,商家的展示櫥窗提早熄燈、禁止在空調啟動時讓門持續開啟,街燈與廣告招牌的點亮時間縮短,就連法國的艾菲爾鐵塔燈光秀也提早一小時熄燈──華燈初上與萬家燈火的景況在這個冬天特別得來不易。
針對家戶及個人,除了調降暖氣溫度及減少電器使用時數外,政府更提出各式各樣的節能倡議,包括:
除了短期見效的節電政策,也有短時間內提高能效的做法──減少資訊不對稱。歐盟自2019年起推動European Product Registration for Energy Labelling (EPREL)能源標籤產品註冊,規範製造商、進口商或授權代表等供應商,必須為商品附上能源標籤,並經過EPREL登記,才可向歐盟市場銷售。
在RE Power EU的背景下,執委會進一步啟動EPREL資料庫的消費者介面,提供各類產品的能源耗用資訊,並設分類與比較工具,以鼓勵消費者購買能效更高的產品。
此外,歐洲各國透過獎金、補貼或罰款等政策,將傳統燈泡更換為LED燈泡、家中燃氣或燃油鍋爐升級為較低碳的熱泵等措施。其中德國整合各項措施,提出了完整的短期及中期的能源條例:《透過短期有效作為確保能源供應條例》(the Ordinance on Securing the Energy Supply via Measures Effective in the Short Term , EnSikuMaV)及《透過中期有效作為確保能源供應條例》(the Ordinance on Securing the Energy Supply by Medium-Term Effective Measures , EnSimiMaV)。
短期的EnSikuMaV規範期間為2022年9月至2023年2月,針對私人家戶、公共建築、公司及零售業者進行設施加熱、建物照明、室內最高溫度的限制。中期的EnSimiMaV則自2022年10月起有兩年效期,著墨能源效率的改進:以燃氣供暖的建築皆須在兩年內進行效率檢查,以減少不必要的能源消耗。
根據柏林衛生與供暖協會(Innung SHK Berlin)和柏林煙囪清掃協會(Schornsteinfeger-Innung)估計,此項措施節能潛力高達15%。此外,針對每年能源消耗大於100萬度之企業,則必須依《能源服務和其他能源效率措施法(Act on energy services and other energy efficiency measures, EDL-G)》,實施能源查核及環境管理結果中所有具體可行的能效措施。德國透過政策工具延續節電行為,形塑公民與企業的新慣性。
更新建築物能效標準,精準減碳
歐盟各成員國既有的國家能源與氣候計畫 (National Energy and Climate Plans, NECPs) 提供了治理結構,這些國家計畫的期程橫跨2021年到2030年,可確保規劃與實施中的能效措施與長期目標一致。而Fit for 55也在RE Power EU背景下新增了中長期節能行動,建築部門尤有著墨。
建築部門的溫室氣體排放佔歐盟排放總量三分之一以上,作為實現建築低碳轉型的法律基礎,《建築能效指令(Energy Performance of Buildings Directive, EPBD)》首先於2018年經過修正,納入Fit for 55計畫的一環;2021年底,歐盟執委會提議修正,旨在強化監管,以對齊更具企圖心的目標。
於是,歐盟理事會在2022年十月提出修正草案,今年三月將提交議會全體表決,進入議會與理事會、執委會的談判,並完成最終版修正。
此次修正圍繞在引入最低能源效能標準(Minimum Energy Performance Standard, MEPS),及統一能效證書(Energy Performance Certificates, EPC)。在ITRE委員會通過的版本中,所有新建築皆必須於2028 年達到零排放,並且確保建築設計都能最大化地與光電裝置相容,並配備電動運具充電站點。
既有建築則導入最低能效標準要求,限制每平方公尺的空間,在一年中可以耗用的能源,換言之,建物必須在時限內達到法規規範的能源效率,藉此逐步淘汰、加速翻新高耗能建築。針對建築內部系統,規劃至2035年逐步淘汰建物內的化石燃料鍋爐(除非委員會允許在2040年前繼續使用),迫使仰賴化石燃料的電器進入落日期,同時鼓勵以效率更高的熱泵替代。
至於建築能效標示,計畫整合各國目前的能效證書評分方法,歐盟理事會提議,除了原先的A(最佳)至G(最差),再新增代表零排放的A0類別,以及零排放並提供再生能源的A+類別;住宅建築必須在2030年達到E級、2033年達到D級以上。
不同於理事會提案,歐盟委員會的版本仍維持A至G的分級,但也要求住宅建築必須於2030年級2033年分別達到F級與E級;非住宅和公共建築則必須在2027年和2030年就分別達到相同分級。
如此一來,能效表現最差的15%(即G級建築)必須優先改善,且為達標準,歐盟各國就必須在國家建築翻新計畫中制定相關措施。
歐盟理事會提案預計在2026年前,提出第一版國家建築翻新計劃,提出至2050年的建築減排路徑,每五年重新審視。
除了EPBD對建築能效要求的修正,節能通訊(EU Save Energy Communication)也強調應加強能源查核的實施。將原本四年一次、針對大型企業強制實施的能源查核制度(規範於《能源效率指令 (Energy Efficiency Directive, EED)》),以獎勵形式推廣至中小企業及公共機構,並將資料中心與廢熱使用加入盤點。透過對耗能情形的掌握,更精準地採取減排行動。
法國總統馬克宏提「能源豐足」全新視野
歐盟藉俄烏戰爭造成的能源危機壯士斷腕,擺脫對俄天然氣依賴、力求能源供應多樣化的同時,也透過需求面措施強化氣候行動。其中公民意識的提高,與節能行為的實踐,是因應短期緊急狀態的方法,也是建構永續常態的基石。
法國總統馬克宏強調的能源豐足,不同於效率改進,仰賴技術突破;他強調在地球限度內,用更少的資源來滿足生活所需。
其實早在1970年代,法國就曾在石油危機下有過相似的節能倡議:時任總統的龐畢度提出包含高速公路限速、取消非必要照明、減少家庭供暖等措施。
當時的知名口號亦深植法國人腦海:「在法國,我們沒有石油,但我們有想法。(In France, we don’t have oil, but we have ideas.)」如今能源危機再現,但氣候變遷更劇,需求面解方不能只是老調重彈,政策設計者亦應有意識的將其融入城市與國家規劃。
歐盟緊急節能成績單:天然氣消費量下降19%,燃煤量也下降
春天已近,歐盟的節能進度進行到哪?在天然氣消費量上,2022年的消費量全年度消費量較前一年削減13%。而依據專注於能源與大宗期貨分析的阿格斯(Argus)顧問公司分析,在2022年8月到2023年1月這段時間內,歐盟天然氣消費量較過往五年平均消費量削減了19%,其中消費量最高的德國、義大利與法國三國,削減率均超過17%,依此趨勢可達到「天然氣需求削減計畫」所設定的削減15%的目標。
在電力消費上,2022年電力消費量則較去年減少3.5%,而獨立智庫EMBER分去年第四季時的電力消費量削減幅度達到8%,與2020年疫情封城時相當。其指出除了因此次歐盟冬季溫度較高以外,各國所採行的節能作為亦做出極大貢獻。然而此降幅,仍尚未達到歐盟訂定的10%削減目標。
而在發電結構變化上,依據獨立智庫EMBER分析,2022年時,歐盟風力與太陽光電佔比由19%提升到22.3%,兩者合計已經高過於核電(21.9%)、燃氣(19%)、燃煤(16%)的佔比。
各界批評歐盟在能源危機下,大量增加燃煤發電,但依據EMBER分析,2022年燃煤發電雖成長7%,導致整體歐盟電力部門排碳量增加3.9%,但從去年第四季起,燃煤發電量就已較2021年同期下滑6%,多數重新納入調度的燃煤機組,均處於備用狀態,使用率僅有18%。因此歐盟燃煤發電增長僅屬於短期因應作為,2023年預計便會大幅下降。
然而國際能源總署日前指出,因應俄羅斯天然氣出口量的進一步降低、中國需求量回升等因素,歐盟在2023年仍有400億立方公米的供需缺口(相當於2021年消費量的9%)。
要補足此缺口,還需要更積極的節能措施,包括熱沯行動計畫、加快建築節能翻修、加速節能家電擴散、公部門節能作為,與更大規模的民眾節能倡議計畫等,才能真的度過能源危機。
俄烏戰爭下誕生的RE Power EU,緊密鏈接既有治理框架及政策、法律,確保當下緊急措施,符合原設定的階段性目標,甚至各藉由各國認知到加速能源轉型方能確保國家安全的契機,掌握機會之窗,加嚴原定的再生能源與節能目標。
去年八月中國大張旗鼓地軍演,台灣人民因此警覺到能源安全的重要性。但檢視台灣目前的節能措施,例如二月啟動的家電汰換補助,仍然遵循老路,不見更積極的措施。在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事件滿周年之際,台灣能源主管機關應借鏡歐盟這一年來的緊急節能行動,強化台灣的能源韌性,加速邁向2050年淨零排放的願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