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國高碳排、高耗能產業,必然在淨零碳排的計畫中受到衝擊,但根據台大風險中心的調查研究,台灣高達56.1%的高碳排產業工作者,如鋼鐵、石化、運輸業從業者,完全不知政府的減碳規劃。台大風險中心主任周桂田說,「台灣政府最弱的,就是政策溝通。」
12月14日,富邦與台大風險中心合辦論壇「淨零2.0X轉型加速行——邁向以人為本的公正轉型」,台大風險中心於論壇公布「台灣高碳排產業面對公正轉型意識調查」,這份調查以受衝擊的高碳排產業工作者為對象,針對不同職位,包含主管、員工、負責人進行電訪。結果指出,高碳排產業有過半工作者不清楚政府的減碳規劃,超過六成主管階層擔心,減碳責任將由基層員工承擔。
高碳排產業如何度過轉型期?日、韓經驗可借鏡
國發會副主委施克和與談表示,在運具電氣化的政策目標下,台灣近兩萬家傳統車行、約兩萬到十萬個燃油汽機車產業從業者,須跨過資金門檻及技術門檻,才能順利轉型。
台灣與全球腳步一致,朝2050年淨零碳排邁進;政府該如何協助高碳排、高耗能產業度過轉型難關,達到「公正轉型」?施克和表示,「我要誠實地說,政府還在規劃與籌備政策的階段。」
根據風險中心的研究,高達75%高碳排產業工作者要求參與減碳、公正轉型的決策程序。周桂田建議行政院成立跨部會專責單位,例如氣候會報、氣候變遷委員會,常態性進行氣候政策的社會溝通,讓產業界有應變零碳轉型的時間與機會。
為與各界人士有具體的溝通基礎,碳中和委員會提供三種政策模擬情境,內容包括2050年的預估碳排量,以及該情境下的減碳政策,例如加強碳捕捉、管理碳匯。
溝通結果卻是罵聲一片,甚至導致兩位委員長引咎辭職。尹順真說,民間和業界的觀點差異大:工業部門認為減碳目標太過積極,公民團體則表示,2030的目標都做不到,2050怎麼達到淨零?
即使如此,尹順真仍認為公民是淨零轉型過程中,最重要的角色。她表示,一場選舉可能改變國家的政策目標;民間企業固然重要,還是需要消費者支持。「人民選後必須繼續施壓,讓政府朝目標實踐,保障人們未來的健康與生活。」
世界各國都在經歷運具電氣化的轉型關卡。日本京都大學地球環境學堂副教授Gregory Trencher線上分享,日本政府十年前就告知汽車部門要準備轉型,因此減輕大規模變革造成的衝擊。
高雄市產業總工會總幹事葉品言與會指出,過去企業界也經歷過數位轉型,但淨零的不確定性更高,「遠在2030、2050的目標,讓勞工有很多困惑。」此外,台灣社會現存許多「非典型勞雇關係」,包括派遣機制、部分工時,這群勞工在淨零轉型的過程中,更難受到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