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榮村/
九二一大地震二十週年 計畫主持人
前政務委員兼行政院921災後重建委員會執行長、教育部部長、中國醫藥大學校長
現任高等教育評鑑中心董事長、台大心理學系名譽教授與中國醫藥大學生醫所講座教授
921地震是二十世紀全球最大的海島型地震,破裂斷層線長約100公里,破裂時間長達28秒,大甲溪上震毀的石岡壩與埤豐斷橋前瀑布,屢次登上國際論文與教科書或專書封面。一些空照圖,尤其是齊柏林的經典作品,已經成為二十年來仍然印象深刻的台灣集體記憶。我們究竟從921的救災與重建經驗中,學到了什麼防救災經驗可以交給下一代,來當為建設韌性城鄉與韌性社會的參考?我們是否珍惜台灣在921大災難中令人感動的患難與共情懷,並且將之擴散到社會上每個角落,讓它發展得更為強大?這些都是921二十周年時,應該要檢討的課題。
921當為一面鏡子,反映出台灣社會一直存在的困境,如私權建物很多是違規建築,在重建時如何合法化?重建相關法令落伍不符需求,以及台灣土地利用一向不符生態與防災安全應有之考量等項問題,可謂不一而足,在重建時必須有大破大立的新思維,方足成事。921發生後,頒布緊急命令、制定暫行條例、撰寫重建綱領與政策白皮書、編列移緩濟急與追加緊急特別預算、行政院設立重建委員會當為統一窗口,可謂是近幾十年來最難得建立的急難治理政策網,後來的八八水災,除了未頒布緊急命令外,大體依此進行。
另外一項重要的意義,則是921當為火炬點燃人心的功能,如急速湧進世界少見的大量捐款,幾乎是全民動員,一兩百個民間與專業團體進入災區長期蹲點,合力經營社區總體營造等,開啟了台灣志工元年與台灣社區營造元年。台灣的志工活動與社區營造早已行之有年,所謂元年,強調的是指其在短期間之內,大規模熱情爆發的正面向上,尋找重建願景的現象。
但是921也引發了很多有關山河治理的爭議事項,如台8與台8甲修復、土地利用與遷村、九九峰與受災山區的植被復育、自然工法的安全性,以及推動廣大災區四大流域的聯合整治方案,以避免日後來襲災害可能會產生的放大效應。這些問題的有效治理模式,直到今天還是台灣要繼續嚴肅面對的國土治理課題,值得在二十年後再加研議。
本文由聯合報系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