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 height="1" width="1" src="https://www.facebook.com/tr?id=1398237490604710&ev=PageView&noscript=1"/>
首頁 人權 食物銀行 社福現場
閱報秘書/食物銀行vs. 待用食物
  • 標準
  • sdg
  • sdg

閱報秘書/食物銀行vs. 待用食物

2018-03-28 聯合新聞網/本報訊

食物銀行

最早出現在美國,由於部分民眾享受豐富的物質生活,超市的即期品賣不出去等著銷毀,社會上卻同時存在許多無家可歸,又挨餓受凍的人。眼見社會嚴重分配不公,慈善家團體認為,與其將店家無意銷售的剩餘食物或物資白白丟掉,甚至耗費資金處理這些物資,不如將其收集起來,免費發放給挨餓受凍的人,食物銀行就在這種概念下誕生。

待用食物

起源於義大利城市那不勒斯的待用咖啡 (Suspended Coffee),咖啡店讓客人預付咖啡錢「寄杯」,留給想喝咖啡,卻無力負擔的窮人。譬如顧客點了5杯咖啡,卻只取走2杯,剩下的3杯就留給需要的人。待用咖啡的概念傳到世界各國,逐漸演變出各種待用餐食。在台灣,待用餐由客人或贊助者向店家認購,或由店家主動提供。

本文由聯合報系授權轉載

給我們一個支點,我們就能推動台灣前進!
您的捐助,成就願景工程基金會日漸茁壯的一股動力!!

贊助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