願景工程的長期盟友、社企推手「社企流」在去年七周年的大會壓軸時,創辦人林以涵宣布,啟動「網站集資計畫」,希望透過群眾的力量,募集經費支持社企流網站營運,讓為台灣社企耕耘已久的社企流,能有更大能量,激發更多改變社會的可能。
林以涵說,2012年,她和夥伴成立社企流,目標是成為華人最大的社會創新創業資訊平台,「希望讓每一個想改變社會的人,都找到自己參與社會企業的方式」。
八年過去,社企流卓然有成:引介國內外4200篇優質社企文章、三千萬次瀏覽、服務了500家社企。用一篇篇報導,讓「社會企業」從一個全新的名詞到現在每 3 人有 1 人聽過。
經營知識網站不易,林以涵說,每一篇文章由資料蒐集、採訪撰文到配圖發布及社群互動,平均付出數十小時才能完成;其他人事支出、網站營運,每年需付出400萬元成本。
為了維持網站閱讀品質、優先給社會創新組織曝光機會,社企流拒絕一般商業廣告收入,堅持僅限社會創新創業相關內容,網站年平均收入僅有 50 萬元,需靠社企流其他業務交叉補貼。
「作為領頭羊是孤獨的,而要靠好內容營利更不容易。」林以涵說,如果單純以獲利為導向,也許社企流網站早就打烊了,「非常感謝董事會的全然信任與鼎力支持」。
八年前,為了創業籌第一桶金,林以涵解了私人定存投入創業,所有創業人都會用上的3F─Friend, Family, Founders(朋友、家人以及投資人)也都用上了。參與社企流的活水社企開發共同創辦人陳一強開玩笑說,投資必有風險,有時金主難尋,所以創業者常常自嘲,3F其實是朋友、家人及傻子(Fools)才對。
林以涵說,早在 2015年時,就曾經思考過社企流網站採付費會員制的可能性,但希望讓網站資訊能讓更多人共享,「計畫總是提出、討論、又擱置」,來回了好多年。今年,一來參考國內外媒體模式,二來也在群募網站「貝殼放大」 林大涵 (Tahan Lin)的貝殼團隊協助下,八歲的社企流終於發起「網站集資計畫」。「今天的這一小步,我們走了 5 年。」
八歲的社企流廣邀大眾成為「電力小兵」,定期定額贊助,集資計畫已於去年 12月3日上線,至今已三個月,已有逾百人加入,以每個月100元、300元、600元等金額贊助。
林以涵說,在這個「媒體發展讀者經濟被許多業內、外人士不看好」的時候,仍收到相當大的鼓勵。
社企流指出,因為這群朋友的支持,社企流網站已經能每年推出 1 個深度專題、30 篇原生文章,但是希望能做得更多:若在今年 3 月底前,募集到 500 位贊助者,將能使網站的原生內容規模成長 4 倍,以建立更全方位的社會創新創業知識庫。
林以涵說,在推動集資計畫時,她感受到三種限制:
一、社企流網站少了贊助不會即刻就關閉
社企流與其他更具資金急迫性的組織相比,縱使這次未達到集資目標,社企流網站還是會盡可能維持基本運作,「如同戴著呼吸器」,希望不會有關閉的一天。
但是社企流仍期待再出現 400 位贊助者,能更永續地將更多社會創新創業的最新資訊帶給台灣與華文界的讀者。
二、社企流網站影響力無法在短期被量化
不像在第一線服務的非營利組織,大眾捐款金額可直接轉化成給弱勢族群的資源,例如捐一百元就能提供一名偏鄉孩童一個月的免費午餐。作為推廣社會創新創業的媒體,社企流的影響力需要更長遠的觀察才能知其成果,例如社創大調查顯示,民眾經過 3 年的時間,對於社會企業的認知度才提升 10%,這個質變其實是許多倡議組織滴水穿石、日以繼夜的努力。
三、社企流網站內容不會只限贊助者閱讀
為了堅持讓更多人接收新知的初心,社企流放棄設置付費牆的想法,因此不論是否為贊助者,任何人都能免費閱覽社企流網站上的所有內容。但身為贊助者可以與社企流編輯群直接互動。
「如同創立社會企業是件困難的事,社企流網站的永續經營也絕非易事,不過我們仍不會輕易放棄。」社企流小編在臉書寫下承諾,也期待更多人加入支持社企流網站的行列,使網站的發電量更高、更永續!
.定期定額支持社企流網站: http://bit.ly/36RRGbZ
.社企流募資計畫: https://support.seinsights.asia/
本文由聯合報系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