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沿海地層下陷問題嚴峻,長年衝擊在地居民的日常生活與經濟收入,經濟部水利署去年底完成地下水井納管,並在全台下陷最嚴重的雲彰地區,興建水庫與人工湖,開發替代水源,希望民國109年起,每年可減少抽取地下水1億3000萬噸,盡快搶救沈淪的國土。
雲彰地層下陷問題嚴重
水利署統計,雲林、屏東、彰化等地,是全台地層下陷的「重災區」。其中,雲彰地區因欠缺大型水源調蓄設施、水資料價值無法在市場適度反映,致使水資源利用效率低落,以及供水系統未臻健全,導致地層下陷問題難獲根除。
湖山水庫預計104年供水
此外,近年來雲彰部分路段因差異沉陷,已引發危害高鐵營運的疑慮;水利署發言人田巧玲表示,農委會、經濟部、交通部、內政部正共同執行「雲彰地區地層下陷具體解決方案暨行動計畫」,水利署的工作重點是開發替代水源,雲林的湖山水庫預計104年供水,預計每年可減少抽取地下水6800億噸。彰化則規畫設置鳥嘴潭人工湖,但方案還在等行政院核定。田巧玲表示,最遲在109年完成,預計每年可供水6200億噸。
105年複查地下水井納管
除開發替代水源外,水利署去年底完成地下水井納管,初步先由民眾自行申報。據統計,目前彰化、雲林共有31萬5783口納管水井。水利署官員表示,未來水利署將依水井位置,評估是否符合水文、土地利用條件,預計105年底以前完成複查。
農委會推黃金廊道示範計畫
據統計,台灣每年用水量約180億噸,產業占10%、民生用水占20%、農業用水占70%。其中,雲彰地區屬農業大縣,農業用水占比超過9成。農委會已推動黃金廊道示範計畫,輔導稻農,改種樹、旱作,甚至是種電(鋪設太陽能面板)。
農委會估計,計畫於109年執行完畢時,每年約可節省灌溉水量2612萬噸,希望能減緩地層下陷速度。
屏東以補救治理措施為主
最難的是屏東地區,最大累積下陷量已達3.4公尺,高居全台累積下陷量第一名。水利署官員認為,屏東的地層下陷情況已難以恢復,現階段應以補救治理措施為主,包括加強排水系統、地面墊高、屋舍增高等。
本文由聯合報系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