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 height="1" width="1" src="https://www.facebook.com/tr?id=1398237490604710&ev=PageView&noscript=1"/>
首頁 環境 山林保護 河的嗚咽
河相破壞…中沙大橋河床 竟下陷達3層樓
  • 標準
  • sdg

河相破壞…中沙大橋河床 竟下陷達3層樓

2018-03-28 聯合新聞網/記者邱瓊平/調查報導

30幾年來,中沙大橋一直是全台最重要的交通孔道之一,但橋下濁水溪可觀的砂石利益,卻引來一輛又一輛的盜採砂石車,更一度危及中沙大橋安全。儘管政府民國90年祭出濁水溪禁採砂石禁令,但違規盜採的業者至今不曾絕跡;人類的利欲薰心,換來橋梁安全的陰影。

成功大學土木系教授陳景文表示,台灣的地質結構年輕,颱風、洪水侵襲和盜採砂石,都會破壞河相、改變河道的流向。尤其河川砂石濫採,會導致河床下降,洪水一來,橋墩會被嚴重沖刷,易發生基樁裸露,危及安全。

高公局中區工程處斗南工務段工程司劉步仁指出,中沙大橋的墩基有24公尺,但盜採砂石最嚴重時,原本應該深埋在河床下的基樁,卻有高達6公尺、近兩層樓的高度明顯裸露。

長期從事橋梁研究的中興大學土木系教授林呈說,現在的濁水溪河床高度,比過去降低9到11公尺,至少「低」了三層樓。交通部鐵工局長、前高公局長曾大仁更指出,除了濁水溪外,大安溪、和大甲溪,也都有砂石濫採問題。

儘管高公局每年進行橋墩保護工程,用蛇籠、拋石保護橋墩,還在外層噴混凝土加固,但颱風一來,蛇籠和包墩仍被沖毀流失。

中部的河川都曾遭遇相同的問題,甚至造成2008年台13線后豐大橋在辛樂克颱風來襲時橋面斷裂,當時交通單位就認為,就和盜採砂石造成河床下降、橋墩裸露有關。

雖然高公局每年編列千萬元預算,進行中沙大橋潛堰固床工維修,多年下來情況也有改善,但曾大仁直言:「河川治理仍是關鍵」。盜採砂石的惡行一日不終結,橋的安全,就永遠讓人放不下心。

本文由聯合報系授權轉載

給我們一個支點,我們就能推動台灣前進!
您的捐助,成就願景工程基金會日漸茁壯的一股動力!!

贊助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