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 height="1" width="1" src="https://www.facebook.com/tr?id=1398237490604710&ev=PageView&noscript=1"/>
首頁 環境 山林保護 山的傷痕
學者:民眾休閒方式和心態要改變
  • 標準
  • sdg

學者:民眾休閒方式和心態要改變

2018-03-28 聯合新聞網/記者許依晨、張文馨/調查報導

清境超限利用問題,目前回歸由南投縣政府處理,4家被列入優先處理的業者低調補完申請程序,清境民宿似乎已度過輿論風暴。但清境問題後續如何解決,學者認為,責任不只在政府和業者,民眾休閒的方式和心態也要相應調整。

中興大學農學院院長陳樹群認為,現在內政部用來判定民宿安全性的災害潛勢地圖,其實沒有法源依據,就算做出來,功能也不會超過地調所的資訊,「僅供參考」;只要「小心開發」,即便在地質敏感地區,「也不見得會觸法」,這對國土保育是最嚴重的衝擊。

樹德科大教授李彥頤提醒,清境的問題不能全推給民宿。清境的發展,從早年山坡、農牧用地到如今的民宿,每個動作都在變更地質地貌,加上地球暖化,降雨線不斷往上移,現在地質能否承受暴雨和人流的衝擊,都必須重新評估。

他強調,這已經不是單純地質敏感的問題,而是「環境承載力」的綜合評估,只是環境承載力算是哪個政府部門的功課,恐怕還要釐清。

近來各界將矛頭指向清境觀光產業的業者與居民。但陳樹群提出另一種思考,他說,既然民宿擴建違張是通案,地方政府若無法嚴格執法,就只能採取就地合法手段;一般民眾可以發揮力量的,就是「改變心態」。

「難道你千里迢迢從都市開車到山區,就只為住進豪華大飯店,等著看高山跨年煙火?」他說,這些東西到底有無必要,可以深思;否則,只要休閒方式和心態不改變,清境及類似的山區開發問題就不能解決,甚至更嚴重。

本文由聯合報系授權轉載

給我們一個支點,我們就能推動台灣前進!
您的捐助,成就願景工程基金會日漸茁壯的一股動力!!

贊助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