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 height="1" width="1" src="https://www.facebook.com/tr?id=1398237490604710&ev=PageView&noscript=1"/>
首頁 環境 山林保護 山林管制
台灣篇/溫飽的路?森林無路! 保育與生計拔河
  • 標準
  • sdg

台灣篇/溫飽的路?森林無路! 保育與生計拔河

2018-03-29 聯合新聞網/聯合報/記者李順德/調查採訪

投八十九線山林崩毀的現象,環保人士與山上住民的看法南轅北轍。環保人士倡籲「森林無路」,讓山林休養生息;山上住民則希望一頓溫飽、一條平安回家的路。

環保署長魏國彥對山區建路,腦海烙印一件往事:「巴西雨林被破壞,就是從一條路開始的。」五十年前,亞馬遜流域一帶森林還完整無缺,巴西政府為解決貧窮與失業,通過一項立法,鼓勵沒有土地的農民進入森林開發,就這樣,開一條路幾乎毀了巴西雨林,當年媒體的標題:「從沒有土地的人,到沒有人的土地」。

台大實驗農場副場長李美玲說,「路到那裡,人就到那裡;人到那裡,開墾就到哪裡」。高山農業未做好管理,為了農產輸出,無止境修路、拓路將傷害山林;實驗農場目前正推動有機蔬菜、在地消費,希望尋求保護山林的良方。

環境文教基金會董事長謝英士說,台灣道路密度太高,山區道路的災害也相對嚴重;從一九九○年至二○○七年,台七、台八等十條山區省道就發生近千處災害。

他說,歐洲議會已針對道路對森林的影響提出反省,「百分之九十五森林的消失是發生在道路五十公里的範圍內」,呼籲國人響應歐洲議會「森林無路、永保森林」主張。

不過,在台灣「森林無路,民怨隨至」。九二一震災時,中橫德基至谷關段坍塌嚴重,為顧及安全,政府關閉此路十五年,也造成梨山居民往返台中及運送蔬果的不便。

梨山老里長陳政福說,鄉親到台中原本只要兩小時的路途,如今要繞道合歡山,走五個小時;梨山居民的生計、觀光、重大疾病就醫,所受的苦外人難以體會,「我和鄉親已等了十五年,都老了,但不能不用盡氣力,爭取讓下一代走原來的路回家」。

本文由聯合報系授權轉載

給我們一個支點,我們就能推動台灣前進!
您的捐助,成就願景工程基金會日漸茁壯的一股動力!!

贊助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