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就讀花蓮壽豐鄉豐山國小的吳育如一早起床,漱洗後走向「五味屋」,今天輪她掌櫃,要負責算帳收錢,但她可不是童工,而是老闆。
花蓮縣壽豐鄉五味屋成立四年,號稱當地的SOGO百貨,逢周六日才開業,專賣各地捐贈的二手物資,由東華大學教授顧瑜君推動,在熱心的學生志工及社區數十名小老闆努力下,已成為社區假日最熱鬧的地方。
弱勢孩子 眼睛開了一扇窗
社區小孩都是小老闆,五味屋的出現,改變了大多是單親、隔代教養和外籍配偶的孩子生活。
五味是5-WAY的諧音。工作人員楊沛青說,「5 -WAY是從傳統換工概念轉換而來的五種經營策略,包括「掛羊頭賣狗肉」、「老闆不在隨便賣」、「銀貨不兩訖」、「吃人夠夠」及「黑店」,都是鼓勵孩子成長的方式。
每個孩子都有一本「點數存摺」,透過努力,如「協助腳踏車租借一日」等方式服務社區,就可存下點數;也可自訂目標如「段考要進步卅分」取得點數,只要累積點數夠,就有機會圓夢;過去這些孩子就曾透過積點,完成環島夢想。
喜歡先拿 以工代賑慢慢還
最有人情味的是「賒帳」,先拿東西,等到日後有合適的工作機會再償還,不過五味屋鼓勵的是自力更生,而不是等待施捨。
「營利不是我們的初衷。」楊沛青說,過去逢周休,孩子們除了玩,就是看電視,「成了五味屋的小老闆,有了責任人人都變得不一樣」。
小六的吳俊辰,過去假日陪父親到處送貨,現在當起小老闆,透過一雙巧手學修單車,賺到了生平第一次外地旅遊的機會,地點是綠島,回來數月還念念不忘,他已在籌畫下次的旅程。
不喝咖啡 煮的咖啡人人誇
小六的蘇萍假日都會到五味屋幫忙整理東西,她最喜歡顧店和聊天,也是泡咖啡的小專家;「老師說我太小不能喝咖啡。」不喝咖啡如何成為泡咖啡好手,是五味屋的一個謎。
「五味屋是我們另一個家!」每當有人問五味屋會不會開不下去,吳俊辰就很生氣,「我長大要回來這裡當老闆。」工作人員黃麗玲說,五味屋總有一天要交手給這些小老闆做下去。
撇開老公 遊客當場變志工
心理系畢業的黃麗玲為了五味屋,和新婚夫婿分隔在中央山脈兩側,她笑說「這是我的夢想,他支持我。」黃麗玲去年看見介紹五味屋的文章,特地到花蓮一遊,在櫃檯碰見五味屋的靈魂人物顧瑜君,當場要求加入,「然後我就來了!」
「孩子們長大總是讓人高興,但我們是夥伴關係。」黃麗玲說,孩子從胡鬧到如今貼心懂事,「這些轉變數據上呈現不出來!所以我選擇到五味屋,而不是學校。」
來自台北的顧庭瑄是顧瑜君的姪女,也是小老闆們心中的大姊姊,高中時就常利用寒暑假到五味屋,大學也選了離五味屋最近的東華大學,如願成為五味屋的固定志工。
顧庭瑄說,台北玩膩了,鄉間的五味屋給了她不一樣的親切感受;「小葉姊」林錦葉是在地人,從常客變成五味屋店長,她說,「到現在我還不知道為什麼。」
一手催生五味屋的顧瑜君,最愛陪孩子玩家家酒;她說,他們認真生活,也享受生活,以單一價值看,孩子的成就或許不如人,但只要有幸福感,就值得讓五味屋繼續下去。
本文由聯合報系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