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學校裡,老師教太快,我聽不懂…。希望小學堂老師教很慢,願意聽我說話…來這裡兩個月,我的數學從九分進步到廿四分!」短短一段話,讀國一的「小宇」,花了近十分鐘才表達出他的感受。
「小宇」母親來自柬埔寨,父親是客家人,從小就知道自己的「背景」和多數同儕不一樣,「我講話聲音好奇怪,不敢說話。」小宇口中的「希望小學堂」位於高雄美濃廣興里,是座沒有鐵窗、柵欄、不需要鎖門的房舍。
學堂的主人是曾任高中數學老師的李雨宣和擔任中正大學機械工程系副教授的丈夫鄭榮偉,兩人都是美濃子弟。
美濃 教育雙峰嚴重
他們說,美濃有三所國中,平均每校五百多名學生,有八成是外配子女、單親或隔代教養。兩人回鄉看到城鄉教育落差的雙峰,去年三月創辦「希望小學堂」,希望讓小朋友找回學習的快樂。
「我們不是培養精英分子,而是希望大家都有追求未來的機會!」「我們也不稱為補救教學,是給學生希望的『教學醫院』。」在台北補教界服務卅多年的李雨宣,主動拜訪美濃國中校長,假日免費協助弱勢學生課業。
學堂 開學只來五人
「教育是百年大計,要慢慢改變現狀!」李雨宣去年第一次到美濃國中跟學生闡述理念,「我希望能改變各位學習的現況,重點是,你們願不願意給自己一個改變的機會?」第一次上課只來了五名學生,但是她不氣餒。
和小宇一起來希望小學堂的「娟娟」說,到了這裡,「終於知道不是自己不夠好,是之前的學習方法不對。」小宇和娟娟的想法,透過口耳相傳,效應在校園逐漸浮現,有十多名孩子主動報名。「我想要希望!」
就讀國一的娟娟是客家子弟,她對同儕間有許多新住民已見怪不怪,早熟的她觀察:「他們在學校都不敢講話,怕被同學、老師笑,久了彷彿感覺不到他們的存在…」
娟娟到了希望小學堂觀察到,「老師很有耐心,願意聽每個人不懂的問題,不說話的人都開口了。」
小惠 數學終於及格
女學生「小惠」來自單親家庭,很害羞。她說,在學校每天都上數學課,成績一直在廿分上下,「我來這裡半年,數學進步到六十分!」小惠感覺「來這裡好像是補習,卻沒有補習的感覺」。
國中就離鄉求學的李雨宣認為,很多事不去做,只會停留在「空想」。她坦言,年輕時只想賺錢,因此離開正常教育體制,去當補教老師。中年之後,她和丈夫鄭榮偉認為台灣走向M型社會,教育要負很大責任。
「補習班裡看不到孩子的笑容!」李雨宣表示,一般家長只要求孩子考高分、擠進明星學校,充滿功利;她決定放棄補教事業,「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獨特性,應該因材施教、適性而為,快樂學習,不是逼迫。」
李老師 拉拔蝸牛孩子
打造希望小學堂,李雨宣就是希望一圓「快樂學習」的夢想,同時又兼顧偏鄉教育。希望小學堂非營利,她仍堅持給孩子「最好的」。
「一開始來的國一生,連加減乘除都不會,如何強迫他們學習XYZ呢?」李雨宣說,自己像是醫院主治大夫,針對每個孩子疑難雜症下藥,「我們不求高分,是注重學習過程」,看到孩子找到對的方法,她和丈夫特別有成就感。
李雨宣說,希望小學堂就像一步一步往上爬的蝸牛,步調緩慢但目標堅定。希望學堂經營模式簡單,「有心、有場地」,每位退休老師都可為故鄉打造希望。
※延伸閱讀》
.還鄉幸福座談會 歡迎報名
本文由聯合報系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