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 height="1" width="1" src="https://www.facebook.com/tr?id=1398237490604710&ev=PageView&noscript=1"/>
首頁 世代 青年論壇 2013為青年尋路論壇-桃園場(1)
大學生活 差別在自我態度
  • 標準
  • sdg
  • sdg

大學生活 差別在自我態度

2018-05-28 聯合新聞網/記者林麗如╱桃園縣報導

校園、社會,不是二分法。「為青年尋路論壇」講者認為,兩者應合而為一。

研究型作家謝宇程說,有一回從事翻譯工作,發現找不到「出社會」這個英文,「只有我們的詞彙才有,我們把學校框了起來,在這裡只有考試、讀書。」他認為,新世代應忘掉「學生/出社會」的分野,在學校除了讀書,重要的事還有接觸社會,必須思考「在廣大的社會拼圖,要把自己擺在那裡?」

謝宇程建議,在校期間打工、實習,接觸更廣泛的現實,可以嘗試找到自己最認同、最喜歡的事。

今年大四的元智大學學生議會議長侯家楷說,他沒去過夜店,有人對他說「你不像大學生」,上周他終於有個機會踏進人生第一次的夜店。「夜店是大學生的生活」,是文化帶來的影響力。

侯家楷辦論壇、在NGO組織工作、當學生會長、玩樂團…做了許多很好玩的事。他說,許多人追求「不一樣的大學生活」,但他要說「沒有不一樣的大學生活」,差別在態度。

侯家楷說,校園與社會不必切割得那麼明顯,社會也不應只是校園的下一站,「幫自己找機會、多給自己壓力」。

敗衣網/好魚網/百搭流行網創辦人郭書齊說,校園是探索自己興趣的場域,可以容忍失敗、犯錯,有很大的學習空間;但可惜的是,很多人因為不知道要做什麼,所以一路念了碩士班、博士班。

他說,大學期間多體驗生活,打工、實習有更多機會融入社會;在校時,清楚課堂目標,定義自己的人生、定義自己的成功,這樣就夠了。

本文由聯合報系授權轉載

給我們一個支點,我們就能推動台灣前進!
您的捐助,成就願景工程基金會日漸茁壯的一股動力!!

贊助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