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學以致用」怎麼辦?創作歌手史茵茵擁有哈佛文憑,常被質疑「浪費學歷」。她認為,追逐夢想的過程會遇到許多質疑與挑戰,「你必須學會找到不可動搖的價值觀,用它來守護你的心。」
史茵茵從小愛唱歌,十六歲念北一女時便擁有出唱片的機會,因父母反對作罷。廿二歲台大畢業又有簽約機會,被製作人嫌「年紀太大」。她灰心「回到擅長的考試領域」,赴美取得哈佛教育學院碩士,返台後卻陷入「人生的迷惘」。
「我的內心一直有個聲音:我想要唱歌。」史茵茵剛返台時求職頻頻碰壁,「哈佛碩士淪到打零工」。好不容易在公家單位找到穩定的工作,卻覺得空虛,決定重回唱歌之路。
她坦言曾因害怕「浪費學歷」,限制對夢想的追尋。但其實大學念的文學培養美感、出國則是開闊眼界,學習過的東西,都會成為生命的養分。
「你必須學習一個人獨處,才能明白自己想要什麼。」立志帶著三太子神偶走遍世界的吳建衡,認為台灣人習於聚眾約會、因此隨波逐流,不知夢想為何物。
他大一、二就到大公司實習,看到企業主管為了工作,無法兼顧家庭與夢想。「這是我的未來嗎?」他開始思考自己的人生。之後到紐約、波士頓旅行。他在青年旅館裡,發現世界各地的年輕人來到異鄉尋找夢想,「原來在世界的夢想舞台,我落後了好多。」他勸年輕人要多旅行,把自己放在世界的舞台。
本文由聯合報系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