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現在為止,我還不清楚什麼是我想要的。」中華大學外文系學生陳伊凌昨天聽完「為青年尋夢論壇」後,站起來勇敢「表白」,與談人勇於自我探索、突破的精采故事給她感動,也讓她邁開尋路的第一步。
陳伊凌緩緩地說出她的感想,發言過程斷斷續續,前後停頓三分多鐘,數度陷入沉思。她說,快畢業了,師長建議她可走翻譯之路,父母希望她考公務員,「他們從未問我要的什麼,我也對未來茫然,大家似乎習慣走別人幫你鋪好的路」,聽過青年創業家的故事,她決定畢業後出國旅行,試著找自己的路。
許多聽講同學說,陳伊凌說出很多人的心聲,「我們也不清楚未來要做什麼」。王文華在陳伊凌沉思的片刻,鼓勵大家「有這樣的疑惑,就是尋路的起點」。
台灣水色負責人鄭雅純說,走一條新路的過程會遇挫折,但跌倒時不要怕傾聽自己的聲音,要記得「夢想的路就在腳前,等待你向前邁進」。
她舉例,當初踏入社區協助媽媽們就業時,媽媽們擔心「做的東西不夠漂亮」,拒絕她的好意,讓她很沮喪;但從中溝通、傾聽,透過在每個商品蓋上創作媽媽的專屬印章等手法,找回她們的成就感,因此,如果當時放棄了,就沒有今天。
飛虹國際整合行銷創辦人謝銘杰不被低學歷侷限,從燈光音響工人勇敢跨入公關業,用「專注做事且做到最好」高學力打敗低學歷。
作家褚士瑩建議,路一直都在,或許還沒出現,但只要保持彈性與開放,專注去看世界,就能找到屬於自己的路。
本文由聯合報系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