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系第二波「願景在地」工程今天啟動,各地B1版同步推出「看見校園」專題報導,檢視各地中小學生面臨的不同問題,為下代教育品質把脈。
聯合報系在三年前的六十周年社慶宣布啟動「願景工程」,提出並實踐媒體角色的新定義:「形塑影響、策動轉變」,希望為台灣社會帶來正向改變。
願景工程從診斷台灣悶經濟的「台灣快轉」,找回用路文明的「公路正義」,到攸關每個人退休生活的「給他未來」,已陸續執行十三項願景系列報導。
「願景在地」是願景工程之一,將願景工程的精神、觸角延伸到地方,關照層面也從社會重大議題,深入各縣市與民眾生活息息相關的在地事務,讓正向改變的力量在地扎根。
第一波願景在地「暢行台灣」專題報導揭露在地交通盲點,去年九月十六日推出後,正面回響不斷。
報導檢討不友善老人及身障者的公共運輸,台南市府將成立「派遣中心」,以接駁小巴疏運偏鄉民眾,改善公車運輸。高雄市府除改善公車停靠站的無障礙設施,同時要用公車行車記錄器舉報停靠區的違規停車,還給公車族安全的搭乘空間。雙北市府聯手改善河濱自行車道的指標系統,終結騎士迷航險象;彰化主要公路缺口浮濫,成了奪命陷阱,也獲公路總局承諾缺口「只減不增」,盼減缺口冤魂。
願景在地「看見校園」專題報導,由記者深入校園,發現雲林縣小學課桌椅竟然三分之一都是壞的;偏鄉中小學教師不足,年年為填補空缺所苦;校園閱讀環境貧瘠、「蚊子教室」與日俱增……,孩子身處這樣的校園,能盼望什麼樣的未來?
相關報導也以圖文及影音同步在聯合報系各載具呈現,包括聯合新聞網、udn tv、手機與平板電腦APP。
另外,聯合報十七個縣市採訪辦事處也成立「願景在地」臉書粉絲團,歡迎讀者參與,一起成為正向改變台灣的一分力量。
願景工程官網http://vision.udn.com/
本文由聯合報系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