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 height="1" width="1" src="https://www.facebook.com/tr?id=1398237490604710&ev=PageView&noscript=1"/>
首頁 社會 願景在地 願景在地第五波
北市/上不了車…蓋公車彎 改掉「象徵性靠站」
  • 標準
  • sdg

北市/上不了車…蓋公車彎 改掉「象徵性靠站」

2018-06-13 聯合報/聯合報/記者 邱瓊玉、高宛瑜

北市公車候車空間不夠「友善」,向來是長者、輪椅族心中的「痛」。許多身障、老福團體認為,軟、硬體都有改善空間,包括建立公車司機訓練的SOP服務流程,以通用式設計,將公車停靠區改為「下凹式停靠區」,或是「外凸式停靠區」等,讓候車空間更安全、友善。

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執行長林依瑩說,許多長者不耐久站,建議若沒有空間設座椅,也可裝設扶手,方便長者靠著或扶著。自由空間教育基金會董事長唐峰正則說,司機訓練相當重要,應建立SOP服務流程,透過SOP 一方面減輕司機負擔,另一方面也減輕輪椅族的心理壓力。

他指出,以國外為例,不少公車停靠區都會設計成「下凹式」,以類似公車彎的概念,迫使司機非得靠站停,香港、歐洲、新加坡都有類似設計,北市可在幾個腹地較廣、公車路線多的地點,先做出示範點。

北市行無礙資源推廣協會總幹事許朝富說,「人去屈就公車的觀念要改變」,司機應改掉「象徵性」靠站的觀念。他曾在美國芝加哥搭過公車,幾乎每位司機都停靠在站牌處,建議市府逐一檢視站點,確認是否有遮蔽司機視線和阻礙行動不便者通行的障礙物,且司機一定要下車協助。

60歲張錦錦長期坐輪椅,她說,以前坐輪椅上公車,乘客都很驚訝,還為司機拍手;隨著低地板公車普及,身障者搭公車也多了,但仍有身障者因覺得「要靠人幫忙」選搭捷運少搭公車。

她說,候車環境和司機服務一直在進步,但社會普遍還沒有這樣氛圍,「如讓身障者都不怕搭公車,這是社會很大的進步!」

本文由聯合報系授權轉載

給我們一個支點,我們就能推動台灣前進!
您的捐助,成就願景工程基金會日漸茁壯的一股動力!!

贊助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