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 height="1" width="1" src="https://www.facebook.com/tr?id=1398237490604710&ev=PageView&noscript=1"/>
首頁 環境 餐桌危機 我們能做什麼
農業施作缺人、缺錢 保種開放農民參與
  • 標準
  • sdg
  • sdg

農業施作缺人、缺錢 保種開放農民參與

2018-03-24 聯合報/本報記者董俞佳

農委會去年提出「農業4.0」,但目前仍僅停留在口號。但看看鄰國南韓卻已經在農業耕作系統中,建置完善的農業氣象早期預警系統,資料已經細緻到以農場、作物細分。但反觀台灣,預報區域仍太大且粗糙,沒有個別作物預警系統,既無效也浪費人力。

極端氣候造成全球危機,首當其衝就是農業,進而影響你我的餐桌。除了被動看天吃飯外,我們能做的還有什麼?政府除了應加強保種與育種人力、經費資源外,開放民間參與進行保種工作也很重要;此外,汲取傳統農耕精神、盡快建立有效的氣候預警制度,再結合食農教育、綠色消費等公民力,才能抵禦氣候變遷。

3804645.jpg.jpg

不只南韓,被視為古老國家的秘魯都已可以透過無人機的科技監控作物生長,讓農民透過手機,就可以進行符合成本且有效施肥的友善農耕,不只可以監控環境變化、掌握作物生長環境變化,有力於推動適地適種,也能管理水資源。

在保種、育種、農業施作技術方面,我國缺人、缺錢,量能趕不上極端氣候造成的傷害,官方應思考納入「參與式育種」的模式,把過去官方選拔出好的品種,才給農民種植的方式,轉變為在田間測試或者是在擬定育種目標時,就納入民間一起合作,不僅可以減少缺人、缺資源的窘境,也能藉由各地農民的合作,育成出適合各地氣候環境不同的種子,讓育種在民間落實。

不過若要達成參與式育種,農委會也應該提出一套民間參與機制,讓民間育種公司、農民都可以加入保種工作,進而提升應變速率。透過食農教育讓公民認識從產地到餐桌的食物鏈結,懂得吃當地、當季聰明飲食方式,用全民扭轉極端氣候下的餐桌危機。

3804646.jpg.jpg

本文由聯合報系授權轉載

給我們一個支點,我們就能推動台灣前進!
您的捐助,成就願景工程基金會日漸茁壯的一股動力!!

贊助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