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 height="1" width="1" src="https://www.facebook.com/tr?id=1398237490604710&ev=PageView&noscript=1"/>
首頁 環境 餐桌危機 老祖宗智慧
採訪側記/農耕傳統力 台灣原民也有一套
  • 標準
  • sdg
  • sdg

採訪側記/農耕傳統力 台灣原民也有一套

2018-03-24 聯合報/本報記者董俞佳

以往想到極端氣候,最常想到的因應方式,無不就是透過「科學力」,提升農作技術來因應,但此行前往秘魯,發現這個南美洲的古老帝國,反而是努力地從傳統的農作知識、農耕體系當中,挖掘、尋找守護糧食的應變方法,而這項「傳統力」正是我們所缺乏的。

為因應極端天氣危機,台灣透過大糧倉計畫、啟動氣候預警、強固型溫網室、增強排水設施等技術因應,但這趟至秘魯採訪,發現不論是在地原住民、乃至於秘魯政府都相信順應當地自然地形氣候而發展出來的傳統農作方法,最能有效降低氣候變遷衝擊。這股「傳統力」也是國際趨勢,包括聯合國環境組織等,都提倡納入老祖宗的農耕智慧精神為農業調適策略。

回到台灣,原住民傳統多樣化而非單一的種植方法,還有早期人工種稻,是採植株間距較大、有利通風的種植模式等,現在也都被認為能有效減少病蟲害,並讓植株更加強壯,但這些傳統農作方法,並未被廣泛推廣與認識。

在秘魯,我們看見另種守護糧安的可能方法,不單靠科學力,而是同時翻轉改變態度與思維,建構出健康的農耕系統,對抗極端氣候愈來愈猛烈的襲擊。

本文由聯合報系授權轉載

給我們一個支點,我們就能推動台灣前進!
您的捐助,成就願景工程基金會日漸茁壯的一股動力!!

贊助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