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興毒品入侵年輕族群,不只以時尚包裝吸引年輕人,製毒師不斷小幅更動毒品化學結構,規避毒品危害防制條例;警方和教育單位提醒,只要孩子言行反常,就是可疑,家長別輕忽各種「怪怪的」小徵兆。
法務部次長張斗輝說,吸毒者經過一段歷程,會不斷在體內增加「耐受性」,吸毒愈久,選擇的毒品毒性會愈來愈強,「如何讓他們在青少年時期不染毒、或逼使戒斷,是毒品防制的主要概念。」
高雄市警局少年隊表示,若孩子常出現六項徵兆,包括「作息改變、日夜顛倒,經常昏睡難叫醒」、「食慾不振、體重驟減」、「精神恍惚、目光呆滯、眼神渙散」、「喜怒無常、情緒變化大」、「零用錢花費變大」及「突然抽菸,使用芳香劑(香水),房間出現類似電線走火等塑膠味」,就要注意是否涉毒。
警方統計,去年查獲施用毒品四萬九五九○人,廿三歲以下有九五四七人,其中一○五九人未成年,以施用K他命最多,顯示年輕人受到毒害。
新興毒品千變萬化,警方使用的初篩試劑,難以涵蓋所有新興毒品,導致在辦案現場無法查扣證物,即便帶回施用者驗尿,也驗不出毒品反應。去年十二月,行政院會通過毒品危害防制條例修正草案,參考日本作法,將類似化學結構物質一次列管。
本文由聯合報系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