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野溪被整治得面目全非,農委會水土保持局台東分局表示,將與荒野保護協會合作,分批帶領工程設計人員踏查野溪,嘗試找尋兼顧整治與生態的作法;水保局也強調,今年將整合各單位資訊建立「友善環境生態資料庫」,未來集水區整治時,須先比對資料庫的生物資訊,降低對自然生態的衝擊。
聯合報願景工作室昨起推出「找溪望.救水路」系列專題報導,揭露野溪與大型河川整治亂象;水保局台東分局長王志輝表示,水保局也希望找到更生態友善方法,處理上游河溪氾濫、土石崩塌等問題,接下來會傾聽民意,並與關心野溪的荒野協會台東野溪調查小組合作,帶領水保局工程人員與大學生、民眾分批踏查野溪,認識自然生態。
王志輝說,野溪小組踏查過40多條台東溪流,搭起工程人員與環保志工溝通交流的平台,未來在設計工程時,可盡量兼顧環境與生態;以往常把現地資料套進電腦模組後,制式設計只考慮到排洪與安全,經過踏查後會融入生態觀念,為洄游生物保留回家的路。
集水區整治時,常見工程的生態檢核不完善,農委會水保局表示,正研擬建置生態資料庫,整合特生中心、中研院或環境團體的生態資料,並把各項工程的生態檢核資料建檔,作為未來整治工程的參考。
水保局保育治理組長范世億說,現階段執行生態檢核時,有時調查、訪問不夠完整,造成工程動工後,才發現珍貴物種或引起抗議,生態資料庫建置完成後,設計階段就依座標比對套疊,若有生態敏感區,就得降低設計衝擊。
他表示,例如苗栗、南投與台中淺山區域曾發現石虎,工程設計先比對資料庫後,若屬於有發現過石虎的區域,工程設計得避免影響棲地,還要考慮石虎習性;例如護岸不能太高、太陡,以免石虎無法靠近河流飲水、找食物。
至於濁水溪揚塵問題多年未解,雲林縣長李進勇表示,整治揚塵須由中央展現魄力才能落實,他對中央有信心。農委會水保局及林務局都表示,將加強中上游崩塌地處理,並造林抑制土砂下移。
《看更多報導》治河治成臭水溝 河川毀滅 倒數計時
本文由聯合報系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