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 height="1" width="1" src="https://www.facebook.com/tr?id=1398237490604710&ev=PageView&noscript=1"/>
首頁 環境 找溪望 救水路 整治亂象
河川呼救:別再亂整我們了
  • 標準
  • sdg
  • sdg

河川呼救:別再亂整我們了

2020-03-10 聯合報/記者洪敬浤、鄭朝陽/專題報導

行政院推出前瞻基礎建設計畫,其中「水環境建設」八年匡列二五○七億元,從利用水資源、防洪到打造親水空間等面向大規模整治河溪。本報記者實際走訪政府數年來整治的溪流、都市水岸,看見台灣河溪已被「整」得面目全非,階梯化的排水溝取代溪流自然的樣貌,水環境正處於奄奄一息的狀態。

取水 所以大肆築壩

十多年來台灣屢遭氣候變遷及國土使用不當帶來的洪患之苦,藍綠政府都特別「用力」治水,累計前總統陳水扁以來的三次政黨輪替,政府已投入四千多億元治水。

這些預算改善了部分易淹地區的洪患,築壩截取河溪水源供人們所用,但工程導向的整治手法,把原本具野性和豐富生態的河溪,部分整型成水泥化的排水溝,成了生態墳場,河溪生命力幾乎告終,並衍生加倍代價的副作用。

溪流 被整成水泥化

以中台灣「母親河」大甲溪為例,從中取用水與電,由上而下建造六座壩體,扭轉原本自然平衡的河道輸砂,越往下游沖刷越嚴重,下游河道被抹上水泥固床工,溪水刷深的河道宛若大峽谷,必須擺滿消波塊因應,不僅河相全毀,也陷下游橋梁與海岸線於險境。

這些副作用雖招致學界和公民團體的強烈反彈,但對公部門幾乎起不了作用,行政院為了爭取更多水資源,執意推動越域引水的「大安大甲溪聯合輸水工程計畫」,這項前瞻工程引發當地對越域引水工程的安全疑慮,農民也質疑是為了中科再搶農業用水,二○一三年由環保律師、現任環保署副署長詹順貴打官司撤銷環評結論,如今又捲土重來。

親水公園 複製氾濫

另一方面,去年推出二千五百多億前瞻水環境計畫,各縣市視為水岸復興的甘霖,爭相搶奪,計畫要求打造八十八條、至少一縣市一亮點的親水空間,造成一窩蜂的蛋撻效應,各縣市複製人工親水空間、創造遊客打卡亮點,忽略河川生命力的現象,讓環境界深感憂心。

前瞻水環境計畫是翻轉城鄉水環境的契機,但專家擔心,如未對症下藥,這一大筆錢只是重蹈覆轍,製造更大的錯誤,讓台灣水環境喪失正向改變的機會。

4877664.jpg.jpg

《看更多報導》治河治成臭水溝 河川毀滅倒數計時

本文由聯合報系授權轉載

給我們一個支點,我們就能推動台灣前進!
您的捐助,成就願景工程基金會日漸茁壯的一股動力!!

贊助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