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 height="1" width="1" src="https://www.facebook.com/tr?id=1398237490604710&ev=PageView&noscript=1"/>
首頁 世代 世代共好 二部曲-世代共榮
老,也有工作權「高年級生工作內涵必須翻轉」
  • 標準
  • sdg
  • sdg

老,也有工作權「高年級生工作內涵必須翻轉」

2018-07-09 聯合報/記者梁玉芳/專題報導

嬰兒潮已逐漸退潮,隨著這族群步出職場,全世界都在思考兩大議題:一是因為少子化,勞動力缺乏,是嚴峻考驗;二是,長壽的老年人力,若無法適度工作,將是極大的資源閒置。

「經濟學人」指出,嬰兒潮世代有一大批人今年將退休;他們見多識廣,但共同問題是:「雇主不要他們了。」專文指出:「在關注年輕人的世界裡,年長的勞動者通常遭到冷落。」

在台灣,問題還更複雜一點。因為少子化,將有極嚴重的缺工問題;過早退休的熟齡者,可能補位嗎?

台灣人退休 比先進國家早

前衛生署長、現任高齡化政策暨產業發展協會理事長楊志良說,依國發會資料,由二○一六到二○六○年,平均每年減少十八萬名工作人口;台灣退休年齡平均是五十七點八歲,又比OECD等先進國早許多,例如美國法定退休年齡六十六歲,實際是六十五歲,日本法定退休年齡六十五歲,但實際是六十九歲。

「台灣人早退休,面臨的現實問題就有三個:一是退休後的廿多年,日子要怎麼過?二是有足夠的退休準備金嗎?三是勞動力缺口誰來補足?」楊志良說。

高發會調查發現,台灣高齡者百分之五十六希望退休後能繼續工作;其中五成六是因經濟因素需要工作,四成為打發時間。甚至,五成九的高齡者願減少工時與薪資,好繼續工作,保持社會參與及經濟安全。

4972985.jpg.jpg

六成五企業 不願雇高齡者

但現實是:六成五的企業不願意再雇用高齡者。年齡歧視將是熟齡族再就業的緊箍咒。

銀享全球共同創辦人楊寧茵說,年長員工體力的確比年輕人差,動作也可能比較慢,但更多時候是雇主的偏見,也可以用職務再安排來解決,況且,科技可彌補體力衰退,反應慢也經常可被知識和經驗抵銷。

花五萬美元 保留一流人才

楊寧茵以美國車廠為例,資深技工退休,技術傳承青黃不接,為了讓老員工續留崗位,投入五萬美元改造年齡友善職場,提供老員工放大鏡,可輕易檢視零件;打造特殊工作椅、腳凳,再加上厚底工作靴;工作流程也調整,休息更多次,總工時相應拉長一些,老員工勝任愉快。五萬美元就保留了一流技術人才。

「想工作、需要工作的年長者,都應該有就業的自由。」月前訪台的美國退休人員協會(AARP)執行長喬安.詹金斯(Jo Ann Jenkins)說:「能夠持續工作,是銀髮族的新人權。」AARP是美國最大的熟齡倡議團體。

但社會對讓「高年級生」再回到職場,多所顧慮;最大阻力是擔心「世代排擠」──如果老人不把位子空出來,年輕人怎麼會有職缺?

高齡者就業 無關青年失業

中正大學勞工研究所教授周玟琪指出,國際研究早已確認,高齡就業與青年失業之間沒有替代關係,所以OECD等國二○○五年前後已揚棄鼓勵高齡退休的政策,這是個政策轉捩點。

楊寧茵說,先要把工作的定義翻轉,年長者也不一定想要全職工作,「錢不是主要誘因,尊重才是」。

延伸閱讀/世代職場相遇,如何和平共存?

本文由聯合報系授權轉載

給我們一個支點,我們就能推動台灣前進!
您的捐助,成就願景工程基金會日漸茁壯的一股動力!!

贊助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