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 height="1" width="1" src="https://www.facebook.com/tr?id=1398237490604710&ev=PageView&noscript=1"/>
首頁 教育 校園營養午餐 營養午餐吃得好
菜攪碗裡吃…台食文化在哪?
  • 標準
  • sdg

菜攪碗裡吃…台食文化在哪?

2018-06-07 聯合報/記者喻文玟、李樹人、魏莨伊/專題報導

日本在學校午餐裡會加進米食和味噌湯、韓國一定有泡菜,並在法律中明定要加強對傳統飲食文化的理解。相對於和食文化和韓食文化,台灣在校園午餐裡有沒有想過「台食文化」呢?

國教署「午餐專案辦公室」主持人、中興大學教授盛中德直指,台灣的營養午餐缺乏「食育」觀念,學生喜歡用碗、湯匙吃飯,不愛用筷子。盛中德有一次到基層走訪,和學生一起吃午餐,當天主餐是咖哩、還有其他配菜,孩子們盛飯淋上咖哩後,所有配菜也混在碗裡,用湯匙挖來吃,「試想一下,這樣美味嗎?」中餐應該一道一道品嚐,用碗、湯匙吃飯、所有食材混在一起吃,不太理想。

台北市餐飲職業工會理事長陳明信也有同樣觀察,多數孩子求方便,都攜帶不鏽鋼碗,所有飯菜打進碗中,就有家長嫌棄「是給狗吃的嗎?」他呼籲要趕快建立台灣學童的飲食文化,教育使用餐盤和飯碗的差別。

全聯會前理事長、輔仁大學營養科學系兼任副教授金惠民表示,日本很早就將營養午餐成為飲食教育的一環,教小朋友認識在地食材、動手種菜,傳承在地農業文化,另外,也教育小朋友如何挑選好的食材。台灣有些家長捨不得花錢在較好的食材上,卻肯掏錢買含糖飲料,這些都會影響孩子的觀念。

董氏基金會營養組組長許惠玉指出,台灣食育教育不僅嚴重落後日韓,中國大陸也已透過立法,將食育教育納入小學課程,透過公權力,一步到位。許惠玉說,日本食育教育採系統性設計,針對不同年級,設計不同的內容及重點。韓國則採取建構食育教育,規定各年級學生都需上完一定時數課程。

董氏曾規畫「高中以下健康飲食教育指導內容」草案,但政府至今文風不動。她呼籲,教育部應該正視學童食育,盡快立法,學校才會依規定行事。

目前設有自立午餐的深坑國小營養師姜小敏說,可能要先定義什麼是台食文化,許多人會聯想到夜市小吃,如肉丸、蚵仔煎或鹹酥雞,這些夜市小吃算不算台食?符不符合小朋友的營養需求,小朋友到底需要什麼營養?

「餐桌上的危機」作者陳儒偉說,日本和韓國不只中央政府介入主導,更強調公民參與,日本有類似社會企業的給食應援團,引入名廚到學校,積極推廣和食與食育,現在更瞄準了二○二○年東京奧運準備大力宣傳。

延伸閱讀╱35元的營養午餐 你的孩子吃了什麼?

本文由聯合報系授權轉載

給我們一個支點,我們就能推動台灣前進!
您的捐助,成就願景工程基金會日漸茁壯的一股動力!!

贊助我們